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常见的经济常识(1)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经济类常识题会比较难,对于以前不是经济学专业的考生来说,要掌握好这块内容,必须花一点功夫才行。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专家,为考生专门列举了一些常考的经济常识知识,希望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更多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
更多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 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通用教材
一、理性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
理性人假设:
做经济决策的主体是完全理性的,在经济活动中主体所追求的唯一目标是自身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该假设的前提一是主体具有完备的知识体系,二是主体能够计算出各种选择的结果。
社会人假设:
社会人假设认为社会活动中的员工都是作为群体的一员而存在,人具有社会性的需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对组织的归属感比经济报酬更能激励人的行为,“社会人”既有追求收入的动机和需求,又有对友谊、安全、尊重和归属等的需求。
二、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通货膨胀不是一种或者几种物价上涨,而是物价整体的全面上涨。带来的后果是: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购买力降低;严重时可导致社会秩序混乱。应对措施可为发展生产。
通货紧缩:
一般认为是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使物价全面下跌。通货紧缩的后果一般有:生产力下降、市场萎缩、利润降低、投资减少、失业增加、收入下降、经济增长乏力等。应对措施可为优化产业结构,拉动经济增长。
对于上述两种假设,都有合理的和不合理的一面,需辩证看待;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说明货币的发行既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