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逻辑填空解读
本期为各位考生带来了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言语逻辑填空解读。相信行测考试一定是很多考生需要努力攻克的一道坎儿。行测中涉及的知识面之广,考点之细,需要开始做到在积累的同时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温馨提示考生阅读下文,相信能给考生带来一定的帮助。
逻辑填空对于大多数考生来说,可以分裂为两个极端,擅长的考生会做的很好,而基础相对薄弱的考生则成绩堪忧。为何形成了如此明显的队列形势呢?其实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也是对如何做好逻辑填空题目的解答。
我相信大部分考生对于逻辑填空并不陌生,逻辑填空相较于片段阅读,可以说文字信息还是比较少的,片段阅读的信息较长,因此我们主要凭借技巧和方法以及语感来做题,而对于逻辑填空来讲,如何才能做准做快呢?首先,简练的语段要求你必须读完;其次,必须准确的锁定文段的提示性信息,这点非常非常的关键。掌握了这些提示信息,逻辑填空相当容易选。例如以下几道题基本上都是能够通过把握语境信息得出。
【例】在互惠关系中,一个微小的支持可能形成较大回报的责任感。类似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____”所蕴含之意,正是这种责任感生成了以一种行为回报另一种行为的持续性关系。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投桃报李
B.礼尚往来
C.来鸿去燕
D.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答案】D
【解析】“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意思是即使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也应当加倍(在行动上)报答。文中语境信息强调“一个微小的支持可能形成较大回报的责任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符合文段语境。因此,本题答案为D选项。
A项“投桃报李”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置于此处无法体现文中“小的支持形成较大回报”之意。B项“礼尚往来”指礼节上应该有来有往。现也指以同样的态度或做法回答对方。置于此处与文段语境不符。C项“来鸿去燕”比喻行踪漂泊不定的人。置于此处含义与文段语境不符。
【例】依次填入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_____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②广西民歌唱的多是情歌酬和,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_____,来比赛机智才能。
③我在山间溪水中沐浴,在溪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溪水_____催我入眠。
④不过,历史总有一面会被_____,消失于黑暗中。
A.一霎间 譬喻 潺潺 抹去
B.刹间 比喻 汩汩 抹杀
C.刹时 譬喻 滔滔 抹去
D.瞬间 比喻 汩汩 抹杀
【答案】A
【解析】潺潺:形容溪流、泉水等流动的淅淅沥沥的声音,表现出一种幽静的环境。汩汩:象声词,形容水或其他液体流动的声音,也比喻文思源源不断或说话滔滔不绝。第三句话中的景象是溪水流动的这种淅淅沥沥的声音让我入眠,体现了水流动的声音较轻,环境也比较安静的一种状态。所以用潺潺更贴切。且“抹杀”语义过重,“抹去”更为合适。故本题答案为A。
【例】一般地说,“智慧”不同于“知识”的最大特点在于“智慧”具有原创性。“知识”要求“广”,“智慧”要求“新”。但两者又非绝对 :“智慧”必须有“知识”作基础,反之,只死读书,而无己见、无创意,那就容易成为 ,也不算是“智慧”。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对立 学究 B. 矛盾 古董
C. 等同 桎梏 D. 排斥 束缚
【答案】A
【解析】在第三句出现一个转折“但”,转折前后语义相反,前面讲“智慧”与“知识”完全不一样,转折之后应讲“智慧”与“知识”没有那么大的区别或是有相似之处,后面说“又非绝对_____,排除等同、矛盾、束缚。等同语义不符;矛盾指的是既有区别又相互转化,这里排除;排斥,语义不符,这里两者并没有行动上的互不相容。所以答案选A。
【例】留学异国的人常有“边缘人”的苦闷。人们显然不可能在进入一块陌生国土的同时,就在一瞬间也加入它的文化,而原来的文化背景又会由于天长地远而渐渐疏离。在实际生活中,两种 的文化,会经常骤然直率地在我们面前相遇、碰撞,一开始真有无所适从亦无可躲避的 。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水火不融 尴尬 B. 截然不同 窘迫
C. 南辕北辙 狼狈 D. 针锋相对 失落
【答案】B
【解析】留学的人本国的文化和留学国文化是不同,所以说这两种____的文化,空中应该填一个不同的文化,水火不容和针锋相对两种文化不仅不同而且处于完全对立的状态。南辕北辙,指的是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这里不符合题意。只能选B,截然不同,两个完全不一样。
综上,希望考生在复习逻辑填空的时候,注重锻炼自己提示语境信息的能力,提示性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快速而准确的选出正确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