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国考经济常识练习(3)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报考者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重点测查对国情社情的了解程度、综合管理基本素质等,涉及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科技等方面。下面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整理了常识判断的经济部分,供考生练习。
更多国家公务员考试复习技巧详见 最新版国家公务员考试用书(免费赠送200+课时在线听课,2万道题在线刷题、200套真题在线模考)
1.2007年8月13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信息:7月份我国CPI比去年同月上涨5.6%,涨幅已经超过2003至2004年期间5-3%的高点,并创出1997年2月份以来的新高。这一现象已引起各界人士的高度关注。这里的CPI是指( )。
A.社会消费品零售指数
B.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C.工农业产品价格指数
D.城镇居民生活指数
2.一般来说,在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 )。
A.生活水平会下降
B.生活水平会提高
C.没有变化
D.幸福感会增强
3.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假设的核心是认为人( )。
A.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没有利他心
D.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4.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当市场上充斥着大量差(假)产品而不能为消费者识别时,好的产品最终也将退出市场的现象。下列属于这一现象的是( )
A.三聚氰胺事件
B.民间借贷危机
C.南郭滥竽充数
D.行人集结闯红灯
5.市场经济之所以需要国家加强宏观调控,是因为市场调节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具体表现在市场调节的( )。
A.自发性
B.竞争性
C.盲目性
D.滞后性
E.不确定性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参考与解析
1.答案: B
解析: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在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消费商品及服务项目的价格水平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变动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通货膨胀(或紧缩)的程度。通俗的讲,CPI就是市场上的货物价格增长百分比。故正确答案为B。
2.答案: A
解析:
通货膨胀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因此当发生通货膨胀时,靠固定工资生活的人生活水平将下降。故正确答案为A。
本题相关知识点:
通货紧缩:当市场上流通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3.答案: B
解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人亚当·斯密在他的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每个人的一切活动都受“利己心”的支配,每个人追求个人利益会促进整个社会共同利益形成,即所谓“经济人”的观点,它是西方经济学的基本出发点。经济人假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二是人有完全理性,总要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最优化;三是在市场机制比较完善、法律体制完备的情况下,每个人都从自己的利益出发,也能产生利他,越追求自己的利益越能给社会创造财富。“经济人及其利己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富积累和经济发展的“原动力”,是市场经济“无形之手”发挥作用的前提。
4.答案: B
解析:
三聚氰胺事件是中国的食品安全事件,事件起因是很多食用三鹿集团生产的奶粉的婴儿被发现患有肾结石,随后在其奶粉中被发现化工原料三聚氰胺。这种现象是坏现象,不存在迫使好的退出市场的现象。南郭滥竽充数指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民间借贷本来是灵活的借贷方式,可以缓解很多企业的经营危机,解决财政困难。自2011年4月以来,由于无力偿还巨额债务,多家企业老板逃跑、企业倒闭,该现象开始由个别现象向群体蔓延,引发“民间借贷危机”,很多提供贷款的企业因不能识别借款方的诚信度,民间借贷开始收缩,甚至开始走向衰亡。行人集结闯红灯全部是不好的现象,而且是大家都知道不该闯红灯,不存在无法识别的情形。因此,本题答案为B。
5.答案: ACD
解析:
市场调节有其弱点和缺陷: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市场调节的盲目性、市场调节的滞后性。故本题选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