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去年的大纲,常识判断部分没有任何变化,常识判断依然贯彻对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进行考察。
由于大纲没有变化,所以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真题就成为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重要参考依据。
根据2011年常识判断的真题分析,常识判断部分主要有以下两大特点:第一是涵盖范围继续保持广角度,且比2010年更加突出此特点;第二是题目分布平均,但考查重点明显。
1、考查范围继续保持广角度
2011年常识判断继续维持了广角度的考察特点,涵盖了政治类(第1、3、5、17题)、经济建设类(第12、13、15、题)、文学艺术类(第20、22、23题)、法律类(第6、7、8题)、历史(第9、10、19题)、科技(第11题)、军事(第14题)地理(第4、8、21题)、生活常识(第24、25题)时政(第2、3、16题),涵盖角度比2010年国考有所增加,例如增加了军事类问题和生活常识类问题。
2、题目分布平均,亦突出重点
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部分虽然以考查范围广为主要特点,但是依然重点突出两大问题:一是时政热点,二是国情国策。
一是与时政热点有关的重点突出。时政热点共9题,贯穿于常识判断类始末。其中第1题涉及十七大报告中的民生问题,第2题涉及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问题,第3题涉及2010年7月召开的西部大开发工作会议,第5题涉及第六次人口普查,第7、8题涉及我国刚刚修改和颁布的《选举法》和《国防动员法》,第12、13题考查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以及汇率问题,第16题考查2010年6月18日成立的副省级新区——重庆两江新区。这些题目均为2010年2月份至2010年11月之间发生在我国的重大时政新闻。
二是与国情国策有关的重点突出。与我国国情相关的考试题目共有10题,如果再加上法律类3个题目,共有13题为国情类题目。该类问题反映了我国长期在政治、经济、建设成就、民族关系、基本国策、法治精神和法治进程中的普遍性问题。而具体的制度或文化内容所占比重小于该类问题。
针对常识判断模块的特点,给广大考生提供几点备考策略:
第一,无须“硬啃”法律常识
从历年国考的真题来看,法律常识虽然是常识判断的主要测查内容,但比重和其他相比差距并不大。从今年的大纲上来看,相比于去年的题量比重,不会有大的变化。因此考生没有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翻教材看案例背法条,只需要对比较重要的一些法律多下功夫即可。
第二,重视细节,点滴积累
严格来说,“复习”二字并不适用于常识判断模块,因为除了法律常识尚算有迹可循外,常识题根本就是五花八门天马行空,复习根本无从下手。因此,真正适用于常识判断备考的,应该是“积累”二字。这种积累来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小学到中学到大学所接受到的知识都有可能派上用场,比如读过的某一本书、看过的某一条新闻、经历过的某一件事等等。同时,积累又绝对是一件欲速则不达的事情,考生切忌心浮气躁盲目求快,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常识也不是一夜间能够灌进脑袋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考生需要摆正心态,以平常心面对。
平时一定要养成看新闻的好习惯,关注时政。众所周知,不论是国考还是各省考都涉及到很多时政类的题目,为了补充这部分知识,最好的方法是关注新闻,从现在开始每天坚持看新闻,仔细聆听新闻发言稿,坚持一周之后,就会增长很多时政知识。
第三,从真题中寻找方向
常识判断如果想做题,可以做些历年的真题。虽然常识判断命题的规律性不比其它模块,但在历年真题中仍然有蛛丝马迹可寻。真题中考过的知识点,尤其是重复考过的知识点,说明重要程度较高,可能重复出现。试题的考查范围、考查形式,也都能从真题中找出一些端倪。尤其要强调的是,对于错题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查缺补漏的功夫要下到。常识题原题重复的可能性较小,但同一种类型题考的方式会比较接近,比如作品与作者的对应关系、特殊年代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等。结合以往出题的规律,在积累的过程中就可以有所取舍,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常识判断部分是需要把功夫下在平时的,因此,考生在平常就需要注意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