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位名称
学历
专业
部门名称
职位代码
考试提醒 官方微博 在线做题 视频讲演
您的当前位置: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 吉林 >> 面试辅导 >> 真题 >> 正文

2015年吉林公务员面试真题(无领导6月18日)

发布:2015-07-22 15:20:33 字号: | | 【 打印 】
  题目来源于网络,吉林公务员考试网整理,供参考。
  背景材料:
  材料一:公共文化设施挂羊头卖狗肉现象;
  材料二:农村书屋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材料三:一些数据,是关于城镇居民用于文化的消费状况
  问题:
  1、李克强总理说:“公共文化服务的治理不要政府端菜,而要群众点菜,要把群众邀请到公共戏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看法。个人陈述。
  2、假如你的身份是新闻出版的工作人员,请你们通过自由谈论,针对材料二提到的农村书屋惠民工程,提了一些问题,提出一个提升方案,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3、针对材料三的一个调查结果,A市的城乡居民在文化服务方面的消费情况,人群集中在退休和临近退休人群,还有一些不去这个文化场所原因,提建议(自由讨论)。
  【参考解析】
  【第一题】
  正所谓“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人民群众是生产力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所以政府的公共文化服务治理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这样才能提升行政效率,切实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也有助于增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更多人享受到改革的实惠。李克强总理的这番话正是对政府应该简政放权、转变服务理念、听取民意的殷切希望和强力督促。
  前不久曝光的“无犯罪纪录证明”、“证明我妈是我妈”以及“证明我是我”事件,将简政放权泼了一盆冷水。也难怪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会场上述说此事时候,与会者已会发笑。然而,这并非一个段子或者是笑话。与会者的笑声,要么就是惊讶,要么就是嗤之以鼻。可这却也不得不引发更多的思考。
  第一、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仍然顽固,让群众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不仅增加了老百姓办事的难度,同时也无形中激化了群众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抱怨和反感,影响了党群关系;
  第二、政府部门的审批程序繁琐、审批项目没有及时更新,各级部门的证明或者领导签字,以及冗杂的层层审核,让本来一个简单的事情变得越来越复杂,降低了办事效率,损害了群众的积极性。
  第一、新闻媒体仅仅局限于关注事件本身,让新闻仅仅只是博人眼球,而没有起到督促事件发生后的处理以及改善情况,没有及时为受委屈的群众维权并谋求补偿性措施。
  第二、广大群众也没有较强的维权意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传统思维使得老百姓在受到不公正待遇后逆来顺受,缺乏造福后人的奉献精神。
  要想切实落实简政放权,使得这一惠民改革收到实效,我们政府、社会、媒体和个人都需要一鼓作气、持之以恒努力迎难而上。
  首先、政府需要多接地气,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按法定程序及时取消、调整行政管理权限。如此,老百姓就不会再为各种证明四处跑腿,也不用再遭遇各种“奇葩”证明。
  其次、政府工作人员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权力观,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让权力的服务功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发挥,而不是谋私利和故意设置服务障碍。对各类审批项目和流程所需要的资料进行提前宣传和公布,让群众在办事前做好充足准备,不至于后期因为资料的缺失而多跑冤枉路。
  再次、媒体应该本着上传下达的责任和义务,保证对事件后期解决的全程跟踪报道,督促政府如期履行承诺、按时保证群众工作的完成,切实还人民一个公道。
  最后、群众自身应该强化主人翁意识,在合法利益受侵害后,利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利益,并为后续类似事情提供一个借鉴和参考,避免类似事情屡次发生而得不到应有的解决。
  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人民群众对审批之弊感受最深,对改什么、如何改最有发言权。政府部门需要从自己“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真正做到便民、利民、服务于民,从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
  【第二题】
  农家书屋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农村重点文化惠民工程之一。2007年至2012 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59亿元,支持在全国建成标准书屋60多万个,实现了“农家书屋村村有”,有效解决了农民读书看报难的问题。这体现了政府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履行组织文化建设的职能。在农闲时间,村民们得以或是来到农家书屋查阅农业、科教领域书籍,为发展农业生产求经问宝;或是来到农家书屋阅读文化娱乐方面的书籍、观看影片,进行文化休闲。农家书屋的建立极大的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而且为农民的增产创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但是目前农家书屋的利用率不高、农民看书的积极性不高、书本丢弃损害的数量多,等等,一系列问题让人不禁反思农家书屋建设的初衷以及如何落实这项工程的措施。作为新闻新闻出版的工作人员,我有责任和义务提前下到基层,深入调查,了解农家书屋具体所面临的问题,并且对症下药。
  要想更多的农民积极来到农家书屋吸收精神养料,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1、加强对农家书屋的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让他们能够专业的管理书本的借还事宜,保证农民能随时看到想看的书目。农家书屋是农民自管、自用的公益性文化设施,书屋的管理人员大多来自于本村热心公益文化事业的村干部和村民。农家书屋建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建立起管理长效机制,使书屋不仅建得起,还能长久留得住,真正成为农民学习知识、获取信息、启迪智慧、丰富文化生活的文化阵地。
  2、通过征文或者现场宣传活动引导农民养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的良好习惯,有效地调动广大农民的读书热情,切实提高自身文化素质,
  3、因地制宜,完善农家书屋的硬件设施,为农村书屋配备农民急需且对农业发展有促进意义的书本。硬件设施是农家书屋建设的基础,硬件基础的水平,关系到书屋建设的质量。动员社会力量为农家书屋配置了房屋、书柜、报刊架和桌椅等优质的硬件设施,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并且在图书选配上,以贴近农村、贴近农业、贴近农民为原则,精心为农民挑选看得懂、留得住、用得上的优质图书。在出版物的选择上,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的意见,同时参照新闻出版总署推荐的书目、全国出版社近期出版的新书和音像制品目录,将初选的书目交给各区县农民进行筛选。
  在不远的将来,相信通过以上各方面措施的落实,品种丰富、内容实用、质量优良的图书、音像制品和报刊,送到了农民群众的家门口,能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难题,并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农家书屋必将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
  【第三题】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年均读书0.7本,与韩国的人均7本,日本的40本,俄罗斯的55本相比,中国人的阅读量少得可怜。就中国现实来看,不分男女,中老年人参与到麻将当中,青年人上网,少年儿童看电视。中国人的娱乐生活几乎就浓缩为麻将、上网和看电视。
  究其根源,中国人不爱读书的原因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国民文化素质偏低,直到近几年才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而国外发达国家早年就普及高中教育了;
  二是从小没有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家庭和社会也缺少读书的氛围;
  三是国家一直在实行“应试教育”,让孩子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读课外书,同时,应试教育剥夺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和权力,这也最重要的因素;
  四是好书越来越少,内容不吸引读者。中国每年200多万种新书,去除评职称用的,市场投机的,粗制滥造的,以色情、爱情为主,思想品位高一点的,值得一读的也就是少量的引进版图书。
  要想改变“当今社会识字的人多了,读书的人却少了。”的现状,必须全民努力:
  1、家庭教育要提前强化孩子阅读的良好习惯。读书这种习惯要靠从小培养。父母除了关心孩子的日常起居,给孩子买玩具,买食品,更应该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更应该以身作则,远离电视、电脑、手机,回归书本,为孩子的阅读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2、学校教育要承担教书育人的责任和义务,督促和引导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经典书籍,提高文化修养。良好读书习惯的养成主要靠学校和家庭。老师更应该结合各学科的特点,因材施教,具体推荐书目,让学生亲自书本,学会自己思考。
  3、社会更应该多为图书馆的建设投入人财物,营造良好的全民阅读氛围。世界上最爱阅读的匈牙利,它的国土面积和人口都不足中国的百分之一,但却拥有近两万家图书馆,平均每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而我国平均45.9万人才拥有一所图书馆。这样的现实更应该激励中国人在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的同时为图书馆的建设添砖加瓦。
  4、政府应该完善高层次人才选拔的标准,而不应仅仅重视的是人才的高文凭、搞分数,忽略了候选人才的知识储备。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民阅读才能慢慢提上日程
  有一位学者说过: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应该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社会到底是向上提升还是向下沉沦,就看阅读能植根多深,一个国家谁在看书,看哪些书,就决定了这个国家的未来。所谓“读书改变人生,知识改变命运”.读书不仅仅影响到个人,还影响到整个民族,整个社会。全民阅读,从自身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