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核心提示与解题技巧
(一)核心提示
态度观点题主要考查应试者把握作者态度、倾向性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与概括主旨题、文意推断题的考点是相互交叉的,都需要应试者理解、把握文段主旨,只是提问的侧重点不同。
态度观点题的提问形式主要有“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个观点,即……”“可以推知,作者对……的态度是……”“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等。
态度观点题虽然要求应试者把握文段或作者的态度及倾向性,但实际解题的关键仍然在于对文段主旨的深刻理解与认识,解题思路与主旨归纳题是一脉相承的。
(二)解题技巧
1. 借鉴主旨归纳题中的关联词法,迅速锁定文段重点,从而确定作者的观点。
2. 由于态度观点题本身要求应试者把握文段或作者的态度和倾向,因而行文中会流露出作者的主观态度,应试者可仔细体会文段的感情色彩,对于文段中给予褒扬或者客观中性的评价就基本可以认定为作者或文段支持的观点,而对于文段中暗含贬义用词的说法或观点,基本也可锁定为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
二、典型真题精讲
【例1】 (2009-广东-32)如果说“家电下乡”给了家电企业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机遇,那么,“进城”则更能为企业创造更好的销售业绩。因为在城市里,居民更容易接受新的生活和消费方式。假如“家电进城”也得到政府的相关政策支持和补贴的话,企业应当有理由在城镇市场上发掘出新的消费潜力,客观上让城市低收入和失业居民也得到家电产品消费的实惠。
下列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A. “家电下乡”不可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销售业绩
B. 城市低收入和失业居民更需要政策支持和补贴
C. 政府应该支持企业的“家电进城”,大力推广新产品
D. 和农村市场比较,城镇消费市场同样具有挖掘的潜力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D。A项说法错误,作者并没有说“家电下乡”不能给企业带来良好的销售业绩;B项属于偷换概念,材料中说的是企业的“家电进城”应该得到政策支持和补贴;C项“大力推广新产品”属于无中生有,材料并未涉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例2】 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最高境界的。
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作者的观点( )。
A. 正确而不流行
B. 流行而不正确
C. 新颖而不流行
D. 流行而不新颖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原文首先援引某一种观点,接下来以“笔者认为”为引导词提出自己的观点,根据援引观点可知为反向援引,笔者的观点不同于第一种观点,从而可以推知笔者的观点不流行。但是浏览原文后事实上并没有找到笔者或者第三者对于该观点的评价到底正确与否,因此A项的“正确”一词无从得出,属于错误表述。那么“新颖”如何理解呢?一般流行的观点都是为大众所熟知的,不流行的观点通常都很新颖,标新立异。所以从侧面也可以推知C项是正确答案。该题目无需应试者过多考虑内容方面的问题,只需要把握好作者的态度和倾向性,答案就可以迅速得出。
【点评】 这道题目虽然考查了作者的态度观点,但是选项设置上并没有考查其具体内容何在,而只是一种评价概括,因此应试者在浏览到首句援引时就应该迅速通过判断确定其为反向援引,从而明确作者的倾向性何在。这样做题既节省时间,又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应试者对这种解题思路一定要重点把握,以便在短时间内迅速作答,提高解题效率。
【例3】 (2008-四川-37)在社会生活中,人的角色支配了我们的感知,我们的注意力常常被人们日常的活动所吸引,往往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内心深处的了解,因而在一些看似深刻的关于人的认识中不免存在着基于表面化或主观化的观点。
这段话直接支持的观点是( )。
A.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都要充当各式各样的角色
B. 我们在社会中的认识是建立在对各种角色的理解之上的
C. 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了解,就会产生主观化或表面化认识
D. 避免角色的影响,才能对社会中的人有更客观深刻的了解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C。该段文字的中心内容是人们由于缺乏对角色之外人的内心深处的了解,因而会在关于人的认识中存在基于表面化或主观化的观点。故本文段支持的观点是C选项的观点。
【例4】 从1901年到1961年,诺贝尔文学奖几乎完全为欧美白人垄断;60年代以后亚、非、拉美作家居多数;90年代则完全没有欧美白人作家获奖。而60年代以后正是欧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 科技高度发展可能使文学中的人文精神走向浅薄
B. 不排除技术和科学的干扰,就没有优秀文学作品
C. 真正优秀的文学作品产生在落后的国家和地区
D. 科技发展是以文学作品丧失人文魅力为代价的
【解析】 本题正确答案为A。前文列举了一系列文坛现状,意在引出最后一句的疑问,即“这是否意味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也就是本文的主要观点。首先应试者在处理这句话时要把握住作者的态度,事实上作者在此并没有非常肯定地表述是与否,而是以一种疑问的口吻引发读者的思索。但是同时应试者也要注意这句话是带有倾向性的,换言之,作者认为科技的发展可能会使文学作品失去人文魅力。综上所述,应在把握了作者的观点后再进行选项的匹配。A项的“可能”恰好是一个中性化的表述,且其倾向性与原文的观点也相符合,因此A项正确。有些应试者会选择B项或D项,然而根据分析可知原文“可能”表述的是一种不确定的态度,而B、D两项的表述过于绝对,与原文不符,予以排除。
【点评】 此题非常典型,在考查文章结构的同时还要求应试者能够掌握作者的语气与倾向性,因此应试者在处理观点问题时要注意加以鉴别判断。文段是一个典型的分—总式结构,通过列举种种例子,从而引出作者观点,应试者阅读时要重点把握例子之后表示观点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