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行测资料>言语>    
 
 

备考2012国考:细节理解型解题技巧

 
【发布日期:2011-11-18】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片段阅读主要考查考生对语言文字的综合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要想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最重要的是准确掌握不同题型的特点,并学会熟练运用相关的解题技巧。下面就介绍下细节理解型题目的解题方法。其细节是指文段中那些常常容易被人忽略、易混淆的部分。

    一、题型解读

    测查要素:主要考查考生根据材料查找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判断新组成的语句与阅读材料原意是否一致的能力。

    提问方式:“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是”、“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等。

    二、解题方法

    细节理解型题目中有些选项是对原文表述的同义或近义替换;有些选项是对文段细节、概念的理解或引申;有些选项则是根据文段的表述进行推断。

    做细节理解型题目,关键是要细心。除了细心外,还需知道命题人喜欢从哪些方面,或哪些词语来设置错误选项。在细节理解型题目中,命题人常用的设错方法可归为四字诀——混、反、无、误。

    (一)设错四字诀之“混”

    混,即混淆。命题人常通过混淆谈论对象、时态、数量、范围、可能性与必然性等来设置错误选项。

    例题1:客观地说,“网络民主”较传统民主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但同时也具有有限性、破坏性。从未来发展看,“网络民主”要成为一种有效、有序、有形的民主形式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还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此,如何引导“网络民主”发展的方向和进程就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说法,不合文意的是( )。

    A.当前的网络民主还不成熟

    B.传统的民主也具有有限性、破坏性

    C.未来,网络民主可能将成为民主的正式形式

    D.下文可能论及引导网络民主发展的方式方法

    解析:此题答案为B。文段首句即点明,“网络民主”具有优越性,但也具有有限性、破坏性。由此可知,“具有有限性、破坏性”的是网络民主,而非传统民主。B项混淆了谈论对象,不符合文意。

    例题2:人有一种记忆叫免疫记忆。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的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它们生存的时间极短,主要职能是尽量多地消灭人体的敌人。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细菌或者简单有毒物质做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不让它们进入其他器官。而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这些细胞能够毫不费力地区别外来细胞,能够把它们记住并把记忆保留下来。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对上面文段的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人的血液中的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记住侵入人体的外来细胞

    B.淋巴细胞能够把侵入血液中的有毒物质粘住,并阻止它们进入其他器官

    C.人的血液中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都是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

    D.人具有免疫记忆,若得过麻疹和猩红热后,就会获得终身免疫力

    解析:此题答案为C。由原文“消灭来敌的重任则落在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头上”,可以看出吞噬细胞的主要职能是“消灭”而不是“记忆”,排除A。由原文“淋巴细胞对侵入血液中的细菌或者简单有毒物质做出快速反应,生成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这句可知,是淋巴细胞生成的“抗体”把有害物质粘住,而不是淋巴细胞本身,排除B。文段首先指出人的血液中有着极少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细胞,接着就介绍了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由此可知C项正确。原文说的是“人一旦得过麻疹或猩红热”,而D项说的是“若得过麻疹和猩红热后”,将原文的“或”偷换成了“和”,混淆了范围,排除。

    【点评】“或”表示二者选其一即可,而“和”则表示必须二者兼具。命题人常通过混淆“或”与“和”来设置陷阱,所以考生在阅读文段或选项时,看到“或”、“和”等字眼一定要引起注意。

    (二)设错四字诀之“反”

    “反”,指选项与原文意思相反。命题人在设置错误选项时,有时故意把错误的说成正确的、把正确的说成错误的,把不需要说成必需,把必需说成可有可无。这一类错误选项中常出现的词语有:必、必需、必须、没、没有、不、不必、不用、不曾、不可、是、不是。

    例题3: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解析:此题答案为B。由原文“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可知,中西方的“差异”并非对立的,而是可以“互补”并达到和谐的,且“难以为继”的说法无法从文中推知。A、C、D三项都可以从原文找到依据。

    【点评】考生在阅读题目时,看到“没有”、“不”等否定词时,就要条件反射地想到命题人有没有从这些词语的反义来设置陷阱。

    (三)设错四字诀之“无”

    “无”,即无中生有。它主要是指把没有的说成有,凭空捏造。表现在细节理解型题目中,“无中生有”主要是指选项涉及的某个概念、问题或结论在原文中并没有提及。尤其是当选项出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时,一般原文并未对它们进行比较。

    例题4:(2011·国家)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都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也正因为如此,中国文人已长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他们已惯于从自己的着眼点出发,选择对于文人艺术家有利的观点。而如今——或许早该如此——已是我们对他们提出抗衡的时候了,并且也应该质疑他们眼中所谓的好画家或好作品。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都因为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在此,我们应该一一重新给予他们客观的评价和应有的地位。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落后于他们的创作水平

    B.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文人艺术家因偏见而被埋没

    C.文人在中国绘画理论领域长期居于强势地位

    D.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的趣味分歧由来已久

    解析:此题答案为C。A项将文人艺术家的鉴赏水平与创作水平作比较,而原文并没有将这两者进行比较,属无中生有。B项混淆谈论对象,原文说的是许多优秀的“非文人”艺术家因文人的偏见而未能获得应有的认可。由“我们今天所依循的谈论中国古代绘画的文字全部出自中国文人之手”、“中国文人已长期主宰了绘画讨论的空间”可知,C项的表述正确。D项属无中生有,文段并没有指出古代文人画与非文人画存有趣味分歧,也就更不确定是否“由来已久”了。

    例题5:(2011·国家)世界茶叶生产的基本规律是“南红北绿”,即:较低纬度地区(如印度、肯尼亚)只能生产优质红茶,相对较高纬度地区(北纬25°~30°)最适宜生产优质绿茶。国际茶价历年绿茶高于红茶。茶叶生产国印度、印尼、斯里兰卡的绿茶品质都不高,以上三国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红改绿”,企图占领国际绿茶市场,均以失败告终。我国名优绿茶主要分布在山区,拥有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和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发展绿茶产业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

    A.目前国际市场上红茶供过于求

    B.印度绿茶价格高于国际绿茶均价

    C.中国绿茶在国际市场上较有竞争实力

    D.国际茶叶市场上出现“红改绿”的趋势

    解析:此题答案为C。A项属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国际市场上红茶供应的问题,也就更不确定是否供过于求了。B项将“印度绿茶价格”与“国际绿茶均价”进行比较,而原文并没有对这两者进行比较,同属无中生有。由最后一句可知,我国发展绿茶具有明显优势,故C项正确。D项对应文中倒数第二句,由该句可知,只有印度、印尼、斯里兰卡三个茶叶生产国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红改绿”,且最后失败,故D项错误。

    【点评】看到对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的选项时,可首先考虑命题人是否从“无”的角度设置了陷阱。

    (四)设错四字诀之“误”

    误,指选项存在逻辑错误或推断错误。这也是命题人设置错误选项的常见方法。

    例题6:(2004·国家)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易被保存下来的,因为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而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其他东西能够被快速掩埋。

    这段话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动植物遗体很容易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保存下来

    B.只有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才能被保存下来

    C.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

    D.只要被快速掩埋,动植物遗体就能被保存

    解析:此题答案为A。由“生长在水中或水边的动植物的遗体是最易被保存下来的”可知,“生长在水中或水边”是个最优条件,而B项的表述则变成了唯一条件,排除。C项推断过度,原文中只说“在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中,动植物的遗体以及其他东西能够被快速掩埋”,并没有说“淤泥不断淤积的海洋、河流乃至湖泊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最佳环境”。D项逻辑错误,混淆了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只要……就”表明快速掩埋是动植物遗体得以保存的充分条件,而原文说的是“保存动植物遗体的必要条件是快速掩埋”。

    【点评】当看到选项中出现关联词“只要……就”、“只有……才”时,考生一定要提高警惕,命题人很可能就在这里设置了陷阱。



 
 相关链接  
2014年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能力提升训练(9)
2014年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能力提升训练(9)
2014年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能力提升训练(8)
2014年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能力提升训练(8)
2014年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能力提升训练(7)
2014年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能力提升训练(7)
2014年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能力提升训练(6)
2014年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能力提升训练(6)
2014年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能力提升训练(5)
2014年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能力提升训练(5)
 
 
 

copyright 2007-2015 www.zg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中华人民共 和国信息产业部icp/ip备案》 苏ICP备10037109号-4 法律声明: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