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孔子尝曰:“未知生,焉知死?”生与死自孔子时起便是中国人始终关注的问题,并得到各种回答。尤其在汉代,人们以空前的热情讨论这两个问题,不仅是出于学者的学术乐趣,亦出于普通民众生存的需要。然而,正如孔子所说,在中国思想史上,对生的问题的关注似乎远胜于对死的问题的追问。有时候人们确实觉得后者更重要,但这并非由于死本身,而是因为人们最终分析认为,死是生的延续。
这段文字的核心观点是( )。
A.孔子关于生死的看法对中国人产生深远影响
B.生与死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受到关注的问题
C.中国人对生与死的问题的讨论实际以生为旨归
D.对生死问题的不同答案源自讨论者的不同观念
2.许多人生活富裕了,就想着怎么好玩,猎奇心理很强,乐得看野兽“走秀”,喜欢“狮子大战”的刺激,还要过把“武松打虎”瘾。本来只具清热解毒、镇静止痛、平肝明目功效的熊胆,被吹得神乎其神,甚至说能洽癌症,因而需求量大增,吃腻了山珍海味的富哥款姐,盯上了熊掌、天鹅等“野味”。于是乎,一些人满足了猎奇欲,一些人投其所好赚了个盆满钵满,倒霉的只有那些野生动物了!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 )。
A.生活富裕了,人的猎奇心理会增强
B.应加强动物保护意识,制定相关法律
C.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越来越糟
D.野生动物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3. “恶搞”是对搞的对象不加限制。和谐理念要求社会成员诚信友爱,“恶搞”则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恶搞”说这是“幽默”,却不把自己作为“恶搞”的对象;和谐理念要求以理性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恶搞”却不考虑采取的手段是否合理合法;创新在于创造新的事物,而“恶搞”热衷于把矛头指向著名人物和经典作品,恰恰说明其创新能力的不足。“恶搞”不断冲击社会的道德底线、法律底线和主流意识,导致文化虚无主义的产生,需要引起高度的警惕。
最适合做本段文字标题的是( )。
A.越来越多的网民对“恶搞”的消极影响有了清醒的认识
B.网上“恶搞”有悖和谐理念
C.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自觉抵制网上的“恶搞”之风
D.“恶搞”颠覆主流意识,混淆是非荣辱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C【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人对生死问题的关注,然后表明在这一问题上中国人关注生远胜于死。最后一句从侧面点明,人们表面上关注死,实质上是对生的进一步关注。即中国人对生死问题的关注实际上是以生为旨归的。本题答案为C。
2. B【解析】材料步步递进,说明一些人为了满足一已私利而虐待甚至残杀动物,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些人的鄙夷,最后发出“倒霉的只有那些野生动物”的感慨。这说明应加强动物保护意识,制定相关法律,选项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野生动物的生存状态越来越糟,C以偏概全。AD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
3. B【解析】这是一道标题填入题。文段的结构是分—总式,文段一开始就从和谐理念的要求与网上“恶搞”实际情况的对比入手,得出“‘恶搞’不断冲击社会道德底线……需要引起高度警惕”的结果。文段中完全未提及A项所述越来越多的网民对“恶搞”的想法,C项和D项都只提到了“恶搞”害处的一个方面,也未曾提及和谐理念,而B项则合二为一,既提到了和谐理念的问题,也提到了“恶搞”与和谐理念的“不和谐”。所以B项才是正确答案。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ggw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