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说,我国对外开放,要吸收世界先进的文明,不得不学习英语。这好像是不学好英语就不能体现出国际水平。这些年,在国内英语学习完全比国语要强盛得多。家长、学子把狭隘的目光只盯在英语上,而国语则变为了一种附属品,英语等级好像代替了人才的一切表现。这就好像一种迷信的新的兴起。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意思是( )。
A. 对于学习英语,我们不要太过于狂热的追求
B. 国际交流使大众不得不疯狂学习英语
C. 学习国语比学习英语更重要
D. 英语水平不应成为评价人才的主要指标
2. 我们每一天起床后,都会面临一系列新的任务和工作,一个个陌生程度不同的情境。如果抓不住目标,误打误撞,跟着感觉走,难免会感到无助。而如果有一个目标,则可以考察这个环境在目标坐标系中的位置,并且找出通向目标的捷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
A. 生活的不确定性
B. 生活和目标的关系
C. 我们的感觉并不可靠
D. 目标的重要性
3. 投机的政客,一般不会去读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也不会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干部们从书中读到了“黄金屋”,还是“颜如玉”?从书中读到了历史的重托、社会的责任、人民的疾苦,还是仅仅是装潢门面、做做样子、附庸风雅?这些应该引起足够重视。
通过这段话,我们可以知道( )。
A. 干部读什么书关系重大,反映了他们的志趣、官德和为官素养
B. 投机的人往往不会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C. 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是干部提升修养和作风的好书
D. 干部们应该承担起社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主旨题。纵观整个文段,围绕英语学习展开。从“家长,学子把狭隘的目光只盯在英语上去看”的“狭隘”以及“这就好像一种迷信的新的掀起”说明作者对盲目疯狂学习英语甚至忽视国语持否定态度。所以选择A选项。文段重点并非强调国语学习比英语学习更重要,从“看等级好像代替了人才的一种表现”可以看出作者批评的是太重视英语而忽略了其他才能的现象,所以C项概括不准确。B、D概括片面。所以选择A选项。
2. D【解析】主旨题。判断文段重点也就是要求考生总结主要内容。文段先描写了在新环境中,人如果没有目标“难免会感到无助”,然后写了如果有目标,人就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找出通向目标的捷径。文段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正是说明了目标的重要性。所以选择D选项。
3. A【解析】文意推断题。文段将投机政客读书的偏好作为反面典型,以此来反衬在作者心目中,我们的干部在读书上应该是什么样的。文段用了两个疑问句:“从书中读到了‘黄金屋’,还是‘颜如玉’”说明读书能反映干部的志趣;“从书中读到了历史的重托、社会的责任、人民的疾苦,还是仅仅是装潢门面、做做样子、附庸风雅”说明读书反映干部的道德和素养。所以选择A选项。虽然其他选项的表述本身是正确的,但都没有把握住文段的中心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