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红河州明确随军家属报考公务员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
云南公务员考试网讯:大家还记得《十五的月亮》那首歌吗?歌词这样写道:“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那个“你”指的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军嫂。
为了爱情、为了疲惫的丈夫回到家能吃口热乎饭,很多军嫂放弃了自己原有的一片天地,追随丈夫的脚步,来到另一座城市生活。随军后,虽然结束了天各一方的日子,但难题也接踵而至,那就是就业问题。军嫂随军就意味着一切得从头开始,虽然原则上组织会安排工作,但由于驻军多、社会劳动力需求少等原因,导致有的军嫂在家待业数年甚至更久,极大的落差让她们不禁反问自己,当初的选择是对还是错。
安置随军家属就业虽是难题,但并非铁板一块。要想击穿这块铁板,主要还是取决于军地双方该拿出什么样的态度。有了正确鲜明的态度,才能合力生成切实可行的制度措施,让军嫂吃上定心丸。对于这个问题,云南省蒙自军分区的经验还是可值得借鉴的。他们联合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党委、政府,采取安置就业和扶持创业两条腿走路,推动随军家属就业、创业能健康持续发展,保证了军嫂安置好、生活好。
定向招聘,系上“保险绳”
“有一种妻子叫军嫂,你担负起全家的责任……”10月下旬,云南省蒙自军分区家属委员会开展慰问官兵文艺晚会,家属委员会主任殷珊将一首《军嫂,你们的名字叫崇高》献给生活在驻地的随军家属们,引起了全场观众强烈共鸣。
听歌忆往,军嫂们禁不住热泪盈眶。
“从竞聘考试到就业上岗,短短3个月,我就走上了工作岗位,做梦也没想到能遇上这等好事,嫁给军人,光荣!”10月20日,红河县人武部政委徐智鹏的爱人杨茜雯到红河县社会福利中心报到时,心情格外激动。随军多年,一直闲待在家的她,今年顺利通过红河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公开招聘考试,圆了期盼多年的就业梦。和她一同走上工作岗位的,还有红河州其他驻军部队的20余名军嫂,她们不禁坦言:“幸福来得太突然。”
近年来,红河州县(市)级机关多次精简调整,编制岗位一个萝卜一个坑,并且行政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逢进必考”,人事制度改革中的公平竞争、公开招录,虽拓宽了选人用人范围,但录取“门槛”高,竞争十分激烈,使不少随军家属望而却步。年初,为解决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军地有关部门开始探索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新路子并付诸实施。
今年10月,州委、州政府和军分区参照政策规定,出台了《红河州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通过预留岗位、优先推荐、优先录用等政策优惠,最大限度鼓励随军家属参与社会公开选拔竞争,明确对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的随军家属,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同时,在每年红河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中,按当年公开招聘总计划人数的2%,面向驻军部队未就业随军家属实施定向招聘。驻地国有、国有控股和国有资本占主导地位企业按照当年新招录职工5%的比例择优聘用随军家属。针对随军家属数量多、困难多、需求多等特点,他们严格按照“五优先”原则:优先向边防军人家庭倾斜,优先向功绩显著官兵家庭倾斜,优先向团职干部家庭倾斜,优先向烈士或因公牺牲家庭倾斜,优先向困难官兵家庭倾斜。
“随军家属安置就业虽不是中心,却影响中心。后院不安宁,前哨怎能安稳?”红河州委常委、军分区司令员柴勇告诉记者,红河州地处边疆,贫困县居多,就业岗位少,随军家属就业问题长期困扰着部队官兵。如今,驻地经济发展蒸蒸日上,加之2%的比例刚性约束强,能最大限度地化解随军家属对就业的担忧,有效缓解军嫂就业的矛盾。
政策扶持,开辟“快车道”
10月下旬,军分区“最美军嫂”评选活动启动,政治部干事曹犇的爱人安锐呼声最高。
安锐随军后一直在家待业,今年终于开了一家早餐茶店。谈起这个店,她总会提及军地前不久出台的贷款优惠政策助她圆了创业梦。
5年前,安锐是贵阳市一家国企职工,捧着“铁饭碗”。两地分居,夫妻二人可没少吵架。2012年9月,曹犇符合家属随军条件,安锐兴奋之余犯了难:“随军可以,到驻地没有工作咋办?”曹犇深知驻地政府就业安置压力,便安慰妻子:“先办理随军再说,到了驻地总会有工作。”爱人虽有诸多顾虑,可为了减少相思之苦,还是办理了随军。结果,随军后遭遇失业,生活的担子全压在了曹犇的肩上。
这样的情况,并非个例。从2013年开始,军分区随军家属愈来愈多,没有工作收入,又普遍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爬坡期”,家庭面临的困难很多。
为给随军家属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军分区鼓励随军家属自主择业和自主创业,并在《红河州军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实施办法》中明确,随军未就业家属可到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共青团、工会、妇联、工商联等部门,申请最高不超过10万元的“贷免扶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并给予不超过2年的贴息。首次申请“贷免扶补”,创业稳定经营1年以上,且招用州内户籍劳动者并签订劳动合同的,可享受3000元一次性创业补贴。
在这之前,安锐不止一次萌生过创业的想法,但曹犇一人的收入仅够维持家庭正常开支,经济拮据使她不得不面对现实。今年初,她创业想法愈来愈强烈,便主动向银行申请贷款作为启动资金,但仅获批5万元,离10万元启动资金的目标还有很大缺口。不久后,她得知政府相关部门面对随军家属创业出台了优惠贷款政策,便又立即提交贷款申请书,并在军分区家属委员会的协调帮助下,顺利拿到10万元2年免息贷款,走上了创业路。
虽然安锐的店开得时间不长,但形势喜人,营业额逐月上升。据军分区政治部主任陈太文介绍,在安锐的感召和带动下,不少随军家属心中的创业梦被激活,军分区刮起了一股“军嫂创业风”。前不久,某边防团四营教导员刘波涛家属杨彬租赁了一块土地,种上了香蕉、菠萝等农产品;建水县人武部政工科长李军华的妻子罗芬通过“充电”,悉心学习美容技术,成功投资加盟了驻地一家美容公司,预计年收入可达10万余元。
多措并举,送上“金钥匙”
——组织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为搞好技能培训,提高随军家属就业能力,他们由家属委员会负责联系地方人事、劳动部门,依托驻地职业技术学校和人才服务中心,每年至少提供1次免费职业培训,组织未就业家属开展厨师、财会、营销、计算机等20余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邀请优秀军嫂代表现身说法,分享创业经验,提高随军家属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社会就业的素质。对于培训合格并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的,还按《云南省就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申领职业培训补贴和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进行就业创业登记。协调地方政府为随军家属开设“军嫂服务窗口”,随军未就业家属到当地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进行就业失业创业登记,办理《就业创业证》后,可免费享受求职登记、信息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就业援助等服务;享受技能培训、税收减免、企业贷款等一系列政策优惠,进一步帮助有特长、文化素质高的军嫂走进人才市场自谋职业。
——组织随军家属学历升级。针对部分家属学历偏低、能力素质偏弱的问题,依托南京政治学院、云南大学和红河学院等本科、专科院校,在军分区开设远程教育课堂、成人教育函授点,与驻地职业技能学院联建共育,帮助随军家属学历升级。他们还为随军家属整理就业信息档案,做好动态跟踪,并与当地人力资源保障中心协商,使所学专业与招聘岗位相符的待业军嫂享受优先推荐、优先录用的待遇。
据了解,今年以来,该州有100多名军嫂主动参加技能培训,先后有35名随军家属被电信等行业聘用,30余人成功实现自主创业,大大缓解了地方政府的安置困难。前不久,协理员秦吉飞的爱人李莉在参加驻地与部队合办的业务技能培训后,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和英语水平高的优势,在20个应聘者中脱颖而出,被驻地广发银行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