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命题规律和特点的了解是成功备考的第一步。近年来,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制度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中,为帮助考生提高复习备考效率,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ggwy.org)将详细解读2006-2011年申论真题,并在此基础上对2012年贵州省考命题作出预测与分析。
2006-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题目一览表
时间 | 第一题 | 第二题 | 第三题 | 第四题 |
2006年 | 概述d市长网谈的主要内容。 | 有6个网友的发言,选择错误的说法并进行分析说明原因。选择错误要倒扣分。 | 就政府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问题进行论述。1000-1200字。 | —— |
2007年 | 根据提供的材料用不超过200字的文字归纳将“苗族古歌”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原因,要求要有条理性。(30分) | 根据材料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对策,要求要有针对性,可行性。(40分) | 根据材料,自拟题目,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要内容,写一篇文章,要求1000字以上。(80分) | —— |
2008年 | 请概括材料中所反映的污染的主要表现和突出问题。(30分) 要求:概括全面,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超过300字。 |
分析材料中治理污染的主要措施有哪些。(40分)要求:分析内容全面、准确。不超过300字。 | 在治理污染中,政府责任如何体现?(20分)要求:分析简明准确,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 请以“清新的空气蓝蓝的天”为题,写一篇文章。(60分)要求:①参考给定材料,自选角度。②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③总字数800-1000字。 |
2009年 |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出造成豆腐渣工程的主要原因,字数在200字内。(25分) | 针对材料反映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字数在400字内。(35分) | 请结合材料,联系实际,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在1200字左右。(90分) | —— |
2010年 | 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部分地区课本循环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0分) 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200字。 |
“给定资料11”某出版业人士对“豪华课本”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的观点有没有道理,为什么?请谈谈你的见解。(30分)要求:①观点明确,分析恰当,条理清楚;②不超过300字。 | 根据给定资料内容,就如何推行课本的循环使用,提出你的解决措施并加以简要说明。(30分) 要求:①准确全面,切实可行;②条理清楚,表达简明,不超过400字。 |
参考给定资料,以“在孩子心中播下环保与节约的种子”为题目,围绕课本的循环使用,写一篇议论文。(60分)要求:①观点明确,具有说服力;②语言畅达,条理清楚;③总字数800-1000字。 |
2011年 | 根据“给定资料”,概括说明人口普查要掌握我国人口那些方面的基本信息?分析指出,掌握这些信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20分)要求:准确、全面,不超过400字 | “给定资料5”提到了某市在人口普查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假定你是一名普查员,请你突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措施。(15分)要求:问题明确;措施得当,具有针对性;分条作答,不超过300字。 | 假定你是某街道办事处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的资料6-8,拟写一份《某街道办事处关于改进老年人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25分)要求:文字简明,分条撰写,有指导性与可行性,不超过400字。 | 结合“给定资料”,以“家底”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中心明确。联系实际恰当,内容充实;(2)语言通顺、条理清楚,结构完整;(3)不少于800字。 |
(一)题量
从上面表格中,我们可以发现,2006-2011这六年间,贵州公务员申论考试题目的发展演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2009年)。这一阶段是贵州公务员考试自主命题的探索阶段,以三道试题模式为主,主要为归纳概括题、对策方案题和论述写作题。
第二阶段(2010-2011年)。2010年以来,贵州申论考试采取四道试题的模式。归纳概括题、综合分析题、对策方案题、贯彻执行题、论述写作题均有考查。这是借鉴、吸收国家公务员考试命题的结果,在接下来的2012年省考中,四道试题的模式将很可能再次出现。
(二)题型
1.三大题型逢考必出
归纳概括类试题、提出对策类试题以及文章写作类试题在贵州省公务员考试卷中属于必考题型。
2. 应用文类试题新近出现
应用文写作题型从2011年才开始出现,这类题型在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公务员考试中经常出现,考生应加以关注,在考场上针对特定文种的格式要求作出回答。
3. 综合分析类试题仍不稳定
贵州公务员考试在2008年考查了综合分析类试题,2009年没有出现,2010年又再次考查。这说明该题型出题情况起伏不定,未来出题的趋势不明朗,但考生在复习中不可忽略,以免错失机会。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ggw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