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行测资料>判断>    
 
 

备考2012国考:类比推理考试特点和复习要点分析

 
【发布日期:2011-11-16】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一)考试特点

    1.题量先减后增,考查方式保持多样

    在题量上,2007-2009年类比推理题量均为10道,在2010年题量减为5道后,2011年的题量又回升到10道。2012年继续保持10道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

    在考查方式上,除了2007年类比推理只出现了两词型以外,从2008年开始每年类比推理都包含了两词型、三词型和对当型这三种考查方式;并且,各种考查方式的题量也从有所侧重到趋于平均。因此,2012年可能仍会保留这三种考查方式。

    2.难度逐年增大,主要体现在关系越来越复杂、隐蔽,选项设置愈加巧妙

    近年来,特别近两年,许多题目或者词项间的关系不明显,无法一眼看出;或者有多个选项符合题干词项间的表面关系。这就要求考生认真分析词项间可能存在的多种关系,多方面对比,不要急于求成,才能保证作答正确。

    (二)复习要点

    纵观近几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类比推理,经过一个发展阶段,题型的不断丰富到现在也比较成熟,难度逐年增大,主要体现在关系越来越复杂、隐蔽,选项设置愈加巧妙。总的来说,类比推理题型已经较为固定,考查的关系也相对出现较强的规律性,当然不排除出现个别偏题、怪题。对于广大考生而言,应该把握典型题型以及解题的思路,多积累各方面的常识。

    解题步骤:

    1.看题干,定关系。即观察题干所给词项之间的关系,当题干词项间关系不明显时,可以使用遣词造句法。对于对当型题目,考生需要通过将选项代入才能找出词语之间的关系。

    2.看选项,先排除。即根据所找到的词项间关系来分析选项,排除与题干关系明显不符合的选项。对于对当型题目,则将选项代入后排除两组词关系明显不同的选项。

    3.再对比,定答案。当考生完成第二步以后,可能有两个选项都看似正确,无法排除,此时,需要再次对比题干与选项,进行二次辨析。即分析题干与选项关系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找出其中的细微差别,从而选出与题干具有最多共同属性、关系最为相似的选项为正确答案。在此过程中的常用技巧有遣词造句法、纵向对比法。

    出题陷阱:

    陷阱一:前后颠倒

    许多命题人在设置类比推理题目的选项时,故意将选项的顺序颠倒,使其虽然与题干关系看似一致,实则相反。一些粗心大意的考生往往就很容易踏入陷阱,造成失分。

   陷阱二:关系隐蔽

    随着考试难度的增大,第一种陷阱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关系隐蔽”的陷阱。所谓关系隐蔽,即题干词项间除了表面的关系以外,还有隐含的关系,如果没有发现这层关系的话,就极有可能误选。

    注意事项:

    解答类比推理时,考生容易出现两种错误倾向:

    一是麻痹大意,觉得类比推理非常容易,草草一看就匆忙作答;

    二是纠缠不清,在一个考题上反复考虑,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这两种倾向都要避免,一定要在考试时注意应试的技巧,以下几条对策供考生参考:

    1.把握类比推理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所占的地位和难易度,做题时不要掺杂主观看法,保持一种客观的心态。

    2.掌握基础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两个词语间的常见逻辑关系。因为只有储备了尽可能多知识,才能准确地对类比对象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逻辑关系,得到正确结论。

    3.答题时要将四个选项看完之后,逐一分析,紧紧抓住题干中两个词的关系来看选项,找到与题干词有最多共性,以及在本质属性上最为相似的选项,切勿匆忙作答。

    4.不要被表面的、非本质的联系所迷惑,一定要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找到尽可能多的相同或相似的本质属性。

    5.多做相关的练习。练习是巩固知识、加深记忆的最佳方式,人们常说“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



 
 相关链接  
2014年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能力提升训练(9)
2014年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能力提升训练(10)
2014年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能力提升训练(9)
2014年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能力提升训练(9)
2014年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能力提升训练(8)
2014年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能力提升训练(8)
2014年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能力提升训练(8)
2014年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能力提升训练(7)
2014年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能力提升训练(7)
2014年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能力提升训练(7)
 
 
 

copyright 2007-2015 www.zg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中华人民共 和国信息产业部icp/ip备案》 苏ICP备10037109号-4 法律声明: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