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器大者声必闳,志高者意必远。”新闻作品要想成为历史的“宏音”、时代的“响箭”新闻记者就必须胸怀全局____、深入____新闻的理性新闻的理性力量,使新闻语言具有一种理性美。
A.高瞻远瞩 分析 B.高屋建瓴 发掘
C.见微知著 彰显 D.由表及里 剖析
2.既然编全集,希望完整地____,某一文人学者的形象、正反两方面的资料便都应该保留下来。可说实话,古往经来,经得起这么折腾的人物不是很多,你很认真地为其 辑佚、 整理、不放过任何____,好不容易弄出全集来,不只没加分,还减分。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描绘 蛛丝马迹 B.还原 一鳞半爪
C.展现 闲言细语 D.呈现 只言片语
3. 媒介的诞生是为了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人们使用媒介的独特性也是为了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生活,这两者本来都有良好的____。然而,科学技术与人类意识发展上的失衡,导致媒介在被过度使用的过程中有时会脱离人的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出发点 掌控 B.适应性 规划
C.侧重点 控制 D.目的性 约束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文段中提到新闻记者必须胸怀全局,必须“志高者必意远”,须立高志。可直接排除C、D两项,“见微知著”是由小见大,和“由表及里”均不合文意。对于新闻的理性力量,既然是深入,那显然不是“分析”就够的,当需要深入“发掘”。所以答案是B项。
2.D【解析】文段中提到需要编纂全集必须要做的功课,既然各方面的资料全应保留,则所有的文件、信息、资料,即使只有一句两句都应保留,所以答案是D项,只言片语符合文意。蛛丝马迹含贬义,闲言细语与文意不合,一鳞半爪指看不到全貌。
3.A【解析】文段中先提到媒介的诞生是“为了……”,人们使用媒介是“为了……”,显然,缺空处所表示的,应当是强调目的意思的词语,所以排除B、C两项。而媒介在被过度使用过程中所脱离的,必然是“控制”,而不是约束,所以答案是A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