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现代军事中,战略威慑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战略威慑的实力,由常备军和后备力量两个部分组成,要确保这两支力量正常运转和发展,除了国民经济动员外,还需要一种无形力量的支持。这正是信息化战争中,新闻舆论战所承担的战略任务。因为没有媒体的宣传,别人就不可能全面感受到你的“强大”,其威慑作用也会大打折扣。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美国都是借助媒体挥舞“威慑大棒”,战前就发动大规模的舆论攻势,使对方先失一局。可见,通过舆论战抢占话语权,先发制敌,形成对己有利的战争环境,有助于实现战略目标。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新闻舆论战对战略威慑至关重要
B.舆论战成为打赢信息化战争的重要手段
C.大规模舆论攻势成为现代战争的前哨战
D.媒体宣传是联结常备军与后备力量的纽带
2.每个人的德性都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现代国家中的公民,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分子,离不开公共生活。公共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就是完全超越利己动机的公益慈善。事实上,追问人的本性,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向善、为善的一面。与其说这是完成他的社会责任,不如说这会给他带来助人的喜悦和欢愉。这既是本性,也是权利。那种片面地将公益慈善视为社会精英特权或某些组织禁脔的思想,是无视人之本性的陋见,不利于公共伦理和公共道德的形成,是阻碍现代公民意识生成的绊脚石。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德性与公共生活紧密相关
B.行善给人带来喜悦和欢愉
C.做善事是社会成员的权利
D.不正确的慈善观危害甚大
3.文学走进互联网,获得了―个崭新的平民化开放视野;网络上自由、兼容和共享的虚拟空间,打破了精英写作对文学话语权的垄断,为愿意上网创作的网民提供了“人人都能当作家”的机会。这种“新民间文学”,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尽管如此,网络写作仍然不能与“人民写作”相提并论,因为文学的“人民写作”并不取决于传媒的公共性和参与的广泛性,而取决于这种文学的人民性价值取向和为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审美品格。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大众化是未来文学发展的趋势
B.文学创作应坚持人民性的价值取向
C.网络写作为普通人提供了平等的话语权
D.平民化的网络文学不能等同于“人民写作”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本题为中心理解题,文段首句先论述战略威慑的重要性,进而引出新闻舆论战对于战略威慑实力是一种无形的支持,并解释了原因,通过美国的实例论证。最后“可见”引导结论,为文段的重点,论述新闻舆论战在现代军事中的作用。B项,“打赢”二字程度过重,文中只是说对于战争有利,且并未提及“威慑”这一主题词,排除。C项,没有提及舆论战的重要作用,排除。D项,文段的主题词是舆论战而非媒体宣传,同时联结纽带也非文段重点,排除。
2.C【解析】文段首句提出德性与公共生活的关系,随后将公共生活这一大概念具体为公益慈善这一小概念详细论述。以“事实上”为标志,强调每个社会成员都有向善、为善的一面,最终强调这是本性也是权利。尾句以反证的形式进一步论证行善、做善事应该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权利,而非社会精英的特权。结合选项,C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表述。A项仍停留在“公共生活”这一大概念,与文段对应不够具体;B项喜悦和欢愉并非文段重点;D项为反证部分内容的概括,重点在于以反证形式论证观点,而非反证本身,换言之,D项表述不如C项直接明确。
3.D【解析】文段开篇介绍现象,即文学走进互联网,标志着文学话语权向民间回归,接着以尽管如此引出文段中心意思,网络写作不能与人民写作等同,随后详细阐述了原因,对应选项,D项准确的把握的文段的中心意思。A项为无中生有。B项为文段最后一句解释原因的部分,不是重点。C项为文段开篇介绍的现象,不是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