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西方并没有错,但把西方视为“真理”则大错特错了,中国并不拒绝其他文明和价值,但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在学习西方过程中,因为没有主体意识,中国文化就失去了主体地位。问题在于,西方文化主导下的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西方话语不能说明自己。但是,很少有人去创造,去发明。这种情况不改变,中国永远不会有自己的话语、自己的概念和自己的理论,当然更不用说是文化软力量了。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学习西方时应首先确立中国文化的主体地位
B.中西方文化都应有各自独立的价值体系
C.自身强大后才能在文化交流中掌握话语权
D.中西方交流中的文化创造或创新应另辟蹊径
2.据报道,某卫视的亲子节目核心观众群女性观众占比近2/3。可以想象这样的场景:晚上,年轻的母亲独自带着年幼的孩子,在家看电视上的“爸爸带孩子”,而年轻的爸爸也许还在加班、在应酬,也许只是待在卧室里打游戏、玩电脑——他们的孩子依然延续着没有父亲陪伴的故事。事实上,这种现象同样发生在母亲身上,在不少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职责主要推到上一代老人身上。
这段文字旨在强调:
A.父母亲情教育缺席现代的家庭生活
B.在现实生活中亲子教育的主体缺位
C.当下亲子节目赢得共鸣的真正原因
D.现实生活中父母与子女间缺少交流
3.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诺曹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谎话显而易见。现实生活中,虽然说谎话时我们的鼻子不会变长,但我们身体确实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有的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有的则要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才能测试出来。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眼球测谎仪如何识别撒谎
B.眼球测谎仪市场前景广阔
C.目前市场上测谎仪的种类
D.眼球测谎仪未来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先提出“学习西方时中国文化本身必须成为主体”这一观点,随后从“主体意识”“西方话语解释不了中国的一切”两个方面论述支撑这一观点的原因。分析选项可知,A项为文段中心的同义替换。B、D两项主体都为“中西方”,而“西方”并非文段重点;C项“自身强大”与“自身的主体地位”并非同一概念。
2.B【解析】文段以亲子节目做引入,得出结论“孩子依然延续着没有父亲陪伴的故事”,再以“事实上”表强调进一步论述,不少现代家庭,养育孩子的职责落在上一代老人身上,进一步说明孩子缺少父母的陪伴。由此可知,B项亲子教育的“主体缺位”为孩子没有父母陪伴的同义替换。A项为强迷惑项,文段强调的是孩子无父母陪伴,而非亲情教育的缺失;C项偏离重点,亲子节目仅做引入话题之用,非文段重点;D项为概念偷换,缺少陪伴偷换为缺少交流。
3.A【解析】接语选择题,重点关注文段尾句。尾句提出研发出新型的“眼球测谎仪”,按正常逻辑,接下来应介绍这一新型仪器如何使用,故A项为正确答案。B项“广阔前景”与D项“发展趋势”语义接近,但与原文的衔接都过于突兀,不符合正常说明文段的逻辑开展;C项未包含“眼球测谎仪”这一主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