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链接】
2010年,中国财政收入超8万亿,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从网上留言来看,民众在为经济发展的成绩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存在着“切身感受不太明显”的些许疑惑。当然,我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人口基数过大,都是“感受不太明显”的客观原因。此外,“经济发展反哺民生”、“变藏富于国为藏富于民”等目标,自然也有待进一步实现。
备受世人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在北京开幕。据国家发改委副秘书长杨伟民言,十二五规划与此前的规划有着本质差别,过去的规划追求“国强”,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
当国家财政收入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时,合理分配再次被提上日程。人们期待分享国家财政增长所带来的喜悦,而国家也有能力让利于民,从公共福利角度,适当提高民生投入。国民期待从国家发展中得到实惠:8万亿不仅仅是个见诸报端的数字,更该是对国民生活的切实保障。
财政收入应更多惠及民生,及时出台减税措施,减轻个人和中小企业的负担,藏富于民,进而夯实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
【模拟题】
“十一五”期间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请你谈谈,在我国财政实力日益增强的同时,如何更好地改善民生?
【参考解析】
财政收入是经济形势的晴雨表。中国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这充分表明,中国不仅率先走出国际金融危机,而且在后危机时代取得了先发优势。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让国民为之骄傲不已。这种骄傲,既是爱国心的体现,又是民族凝聚力形成的基础。
针对不断增长的财政实力,我们要更多地关注财政资金这种最宝贵的公共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效果,增加对关乎国计民生领域的投入,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向中低收入者倾斜,向弱势群体靠拢,提升百姓福祉,提升公共服务品质、健全社会保障、调节社会公平,不断向“国富民强”迈进。
①中国将紧随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财政收入经济体,这无疑是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结果与体现。而事情的另一方面则是,在国民收入的分配蛋糕中,普通劳动者收入增长并不快,民众所得部分偏少。国民收入增长水平依然较低,劳动者工资依然普遍较低,各项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依然较慢,国民幸福感依然有待提升。
②“包容性增长”这一概念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从追求“国富”到围绕“民强”的华丽转身。十二五规划,将“国富”转型到“民富”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进步,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论的具体体现。在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上,国家应充分利用既有的雄厚财政基础,增加对关乎国计民生领域的投入,真正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提升百姓福祉。
具体措施如下:
①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十二五”期间无论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发展,还是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都需要大量的财政投入。当前有必要继续保持适度的财政收入增长,增强政府在国民收入再分配领域的调节能力。
②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提升国民的幸福感。
③将财政资金更多地用于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应当进一步加大对于社会保障事业的资金投入,以让更多的国民能够享受到水平更高的基本社会保障。
④实行更多的减税政策。国家通过较大幅度地提高个税起征点等方式实行减税,可以减少国民支出而相应提高国民收入,提高其生活水平与质量,同时也可使国民获得更多的创业资金,解决更多人的生存问题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国家还应同时对企业减税,减轻企业负担,扶持与促进企业发展,并让企业有更大的能力提高劳动者工资。
⑤进一步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管理绩效,确保财政资金更有效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总之,国家需要强大,国民同样需要富裕,而国家发展与强大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国民富裕,不断提高广大民众的生活水平。与此同时,民富是国强的根本,唯有国民普遍富裕了,国家才能获得不断发展的永续源泉。如此,才能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发展与改革的初衷,并使国家获得更为坚实的持续发展与强大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