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国家公务员申论热点:阻止贫困代际传递
【背景链接】
2015年4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会议强调要发展乡村教育,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阻止贫困现象代际传递。
【综合分析】
1. 原因分析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地提高。但与此同时,还有一部分群体处于贫困的边缘,甚至出现了“贫困代际传递”的现象。诚然,这一现象的出现既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不畅的交通条件、历史性根源等客观因素有关,又有人口素质差、政府支持不到位、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社会歧视等因素的原因。这些错综复杂的因素使一些原本落后的地区出现因教返贫、因病致贫,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逐渐“落伍”。
2. 影响及意义
事实证明,贫困犹如我国发展道路上的一块“短板”,它不仅对贫困者个人、贫困家庭造成负面影响,从长远看,还将影响到社会和谐与政治稳定。因此,当前做好扶贫攻坚工作,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惠及全民,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着重大意义。
3. 存在问题
一方面是由于投入不足、经济滞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问题长期存在,教育水平和质量存在很大提升空间。另一方面,这些地区师资极度缺乏,教师待遇普遍偏低。长期以来,由于待遇低、条件差、上升通道狭窄,农村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优秀教师流不进来,学校成为“孤岛”,教育不发展,贫困观念就难根本改变。
此外,虽然我国政府一直把扶贫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但是目前扶贫工作中存在着扶贫资金管理不善、扶贫项目管理不到位、扶贫绩效评估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地制约着扶贫的效果。
4. 建议措施
一方面,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必须严厉整改,同时加强补救性扶贫计划。在社会保障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对困难的家庭紧急救助,避免陷入因贫导致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政府应有计划地帮助贫困家庭缓解因教育而带来的经济紧张问题,减少因教致贫、因教返贫现象。同时,也要注重对落后地区成年人的教育培训,提供多种培训项目,提升他们的识字率,增强自我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