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给定材料
“肩并着肩,膀靠着膀,我们振兴大沈阳……”每天晚上,在沈阳市沈河区药大社区,社区合唱团都会在社区“艺术指导员”的指挥下,唱这首自己创作的《沈阳振兴之歌》。沈河区活跃着115名从各个学校选拔出的“艺术指导员”,目前,全区各类文化活动组织333个,带动经常参与各类文体活动的居民20万人,超过全区人口的1/3。
沈河区是辽宁群众文化活动繁荣的一个剪影。辽宁省委、省政府对群众文化高度重视。全省已初步搭建起了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打造群众文化品牌,让群众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满足百姓文化需求;同时积极引导专业院团和和艺术工作者,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者和农民文化骨干的培训,变送文化下乡为下乡“种文化”。
夯实根基,搭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到2010年,全省建成农家书屋6000多个;农民基本实现一月一场电影;全省20户以上通电的自然村均实现了通广播电视。目前,每个乡镇都建有文化站(中心),村文化室达到行政村总数的87.7%。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农民初步告别“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广播难、收看电视难”五难。
搭建舞台,让农民、市民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角。“几个明星一台戏,几百万一扔笑嘻嘻”。这种花钱请明星赚热闹的事情,辽宁人不干。辽宁把文化资金用到打造群众文化品牌、举办群众为主角的文化活动上。2009年的“全省农民文化艺术节”,是全国首次举办的农民艺术节日,全省参加汇演的农民2万多人,观众达200多万。为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举办的“振兴之歌”大型群众歌咏活动,3000名演员,80%是群众,依然唱出了专业水准。今年在全省开展的“红诗辽宁”诗歌咏诵活动,参与活动的均是普通的市民、农民,干部职工、百姓群众,不但将辽宁群众文化活动推向高潮,也将一种健康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牢牢植入辽沈大地。
让专业艺术离群众走进群众,走进千家万户。今年以来,沈阳市在全市开展“百万市民艺术共享工程”。“让百万市民免费接受艺术培训,就是要让艺术回归大众。”沈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凤波说。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沈阳师范大学戏剧学院、沈阳大学音乐学院、沈阳书画院等高校和市属艺术院团、纷纷敞开大门,向社会开放艺术场馆。在全市50多个有代表性的社区,建立了艺术培训服务站,高校及文艺院团的专业教师和学生,利用双休日到场教学指导。
大连市在打造“文化大连”过程中,把目光盯准百姓需求,在媒体上公开征求群众的艺术口味和需求,分门别类进行服务。“公益文化百村行”组织艺术、文化机构,到乡村开展书法、文学赏析、演讲、科技讲座等公益文化活动百余场,观众达35万人次。“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艺术团体深入全市中小学校,在孩子中间普及京剧、声乐、器乐、舞蹈、话剧、杂技等专业艺术知识。
“送文化”下乡为下乡“种文化”,让艺术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本溪市发动专业剧团、群众艺术馆、各艺术家协会及学校音乐教师、离退休文艺工作者、文化工作志愿者,对农村和社区文艺骨干进行”面对面,手拉手”的辅导培训。3年来,全市专业文化工作者共1000余人次下基层辅导培训近千场,累计辅导培训基层文艺骨干人才1万余人。辽宁群众艺术馆把全省乡镇文化站的基层文化工作者请到沈阳来,进行全覆盖的艺术培训;省文联组织各类艺术家在全省建立50多处基地,定期到基地中,培训农村“艺术能人”。
二、作答要求
给定材料提到,辽宁省委、省政府“变送文化下乡为下乡‘种文化’”。这里的“种文化”是什么意思。(20分)
要求:准确、简明。不超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