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访本属群众反映意见和呼声的正当权利,信访工作也是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重要渠道。群众有问题找政府,这是对政府的信任,如果置之不理或敷衍塞责,不但有违政权宗旨,而且致使群众有话无处说,有冤无处诉,不满情绪不得排解,只好积压在心。但社会对公众情绪的包容是有一定限度的,一旦达到极限,就会民怨沸腾,最终在沉默中爆发,历史上有多少这样的先例啊!
本段文字主要是在强调( )。
A.得民心者得天下 B.信访工作的重要性
C.要认真对待群众反映 D.政府工作要避免触及民怨极限
2. 一个人真正的“精神饥饿感”应该从中小学时期开始培养。现阶段我国亟须在学校教育阶段“拯救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阅读是消灭无知、消灭贫穷、消灭绝望的武器。”一个民族精神境界的高下取决于阅读的水平;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而没有阅读的“学习”只能称作“训练”。
对这段话主旨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否从儿时就养成阅读的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人的精神境界
B.阅读应当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C.“学习”与“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训练”仅仅是技能的培养
D.阅读是培养“精神饥饿感”的最佳方法
3. 好的藏品首先得有个性,没有个性的藏品就算不是赝品,起码也是庸品。青春期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认为自己是庸品的,可家长们很多时候却对自家的“藏品”缺乏信心。其实藏品的价值并不取决于你看得顺眼不顺眼,而在于它自身的存世量与工艺特质。要想让你家的“藏品”日后升值,就得发掘出他自身的特点与风格。
以上文字想表达的观点是( )。
A.藏品的价值在于它自身的存世量与工艺特质
B.家长应该按照孩子自身的特点去培养孩子
C.家长应该对自已的孩子充满信心
D.每种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孩子也一样
参考答案与解析:
1. C【解析】意图推断题。文段第一句表明了群众上访的原因和重要意义,接下来谈论的内容是不认真对待群众上访工作带来的后果。意在强调政府应该认真对待群众上访本身,不能不予理睬或敷衍了事。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A项为文段内容无关项;B项没有切中中心;D项表述存在立场问题,政府工作是要依靠群众的,要一切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为群众谋福利,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而非消极被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 B【解析】A、C、D三个选项都属于无中生有,材料中并没有提及。A项的“一个人的精神境界”、C项的“最大区别”、D项的“最佳方法”均属于妄加猜测,在材料中并没有根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
3. B【解析】意图推断题。首先要明确文段论述的主体和客体。通过阅读可知,本段文字的主体是家长,客体是孩子,A项显然不能予以考虑。D项无中生有。在对B、C两项进行选择时,需要找出文段的关键词,“其实”是一个转折,其后面的内容为文段的重心,这部分内容再次通过比喻引出作者的观点,家长要发掘孩子自身的特点与风格,才能使孩子成为有“升值”潜力的“藏品”。
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www.zggwy.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