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扩大论题和缩小论题在辩论赛中很常见,在相互的辩驳中,辩手们常常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以利于本方的反驳和进攻;同时为了利于本方立论与防守。辩手们又常常故意缩小本方的论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采用了扩大论题的是:
A.将论题“中学生异性交往弊大于利”解释成“中学生异性过分密切交往必定弊大于利”
B.将论题“人性本恶”解释成“人具有与生俱来的本能和欲望,因此人性是恶的”
C.将论题“德国人很严谨”解释成“所有德国人都很严谨”
D.将论题“人性本善”解释成“没有人不是善的”
2.蓄积器官是毒物在体内的蓄积部位,毒物在蓄积器官内的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但对蓄积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这种毒作用也可以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这种器官叫作效应器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大气污染物中的铅经肺吸收后可转移并积存于人的骨骼中,损害骨骼造血系统,所以铅的蓄积器官是肺
B.大气污染物中的二氧化硫经人体的上呼吸道和气管吸入人体,并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和气管,所以上呼吸道和气管是蓄积器官
C.有机磷酸酯农药作用于神经系统,会造成神经突触处乙酰胆碱蓄积,使人产生流涎、瞳孔缩小等症状,所以神经系统是有机磷酸酯的效应器官
D.沉积于网状内皮系统的放射性核素对肝、脾损伤较重,引起中毒性肝炎,所以网状内皮系统是蓄积器官
3.直观教学是指利用教具作为感官传递物,向学生展示相关内容,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或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直观教学包括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实物直观通过直接感知实际事物而进行;模象直观通过对实物的模拟性形象来直接感知;言语直观是在形象化的语言作用下,通过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的感知及对语义的理解而进行的一种直观形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上述三种直观教学的是:
A.请学生在课后阅读整篇小说内容并撰写读后感
B.暑期带着学生去工厂和农村进行实地参观访问
C.请学生分角色朗读戏剧作品,或通过上台表演来体会人物性格
D.在艺术鉴赏课上,使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西方油画的经典之作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扩大论题的关键词是:“故意扩大对方的论题”“将对方的论题推到荒谬的地步”。A项“过分”二字属于缩小论题,将有利于本方的立论;B项是在解释和陈述理由,最后的论题还是“人性本恶”,不存在扩大和缩小论题的问题;C项两个论题涉及德国人的范围的问题,解释成“所有德国人”是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的问题,即前者是泛指,后者是指每一个德国人;D项“人性本善”是说人性原本是善良的,解释成“没有人是不善的”,人是对“人性”概念的扩大,善是对“本善”概念的扩大,以利于本方的反驳。
2.D【解析】蓄积器官的关键词有“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A项“铅经肺吸收后可转移并积存于人的骨骼中”没有体现“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也没有“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不符合定义;如果B项“上呼吸道和气管是蓄积器官”为真,那么“直接刺激上呼吸道和气管”没有体现“浓度高于其他器官”“不一定显示毒作用”,也没有“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不符合定义;C项“使人产生流涎、瞳孔缩小等症状”,符合“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神经系统符合蓄积器官的定义,神经系统应是蓄积器官而不是效应器官,不符合定义;D项“对肝、脾损伤较重,引起中毒性肝炎”符合“浓度高于其他器官”“通过某种病理生理机制,由另一个器官表现出来”,符合定义。
3.A【解析】实物直观:“直接感知实际事物”,模象直观:“对实物的模拟性形象来直接感知”,言语直观:“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学生对语言的物质形式(语音、字形)感知和语义的理解”。A项:课后阅读整篇小说并撰写读后感并未涉及到上述三者,阅读小说写读后感不属于直接感知实际事物,且不属于模拟性形象和学生接收言语直观的理解,不符合定义,当选。B项:去工厂和农村实地参观访问属于直接感知实际事物,属于实物直观,符合定义,排除。C项:分角色朗读戏剧作品属于对语言物质形式的感知,通过上台表演属于对实物的模拟性形象来直接感知,属于模象直观,符合定义,排除。D项:用幻灯片展示西方油画,属于通过对油画的幻灯片形式而不是直接感知油画本身,即对实物的模拟性形象来直接感知,属于模象直观,符合定义,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