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新闻时政>每日练习>    
 
 

国家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每日练习(2016.10.10)

 
【发布日期:2016-10-10】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是可以被人们所认识。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哲学物质范畴的是:
  
  A.影子
  
  B.引力场
  
  C.水中月
  
  D.梦中树
  
  2.环境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措施的是:
  
  A.政府规定每平方公顷草场放牧的牧畜数量
  
  B.某地政府出资修缮年久失修的道路,并规定载重超过20吨的车辆禁止通行
  
  C.为防止外人随意游牧,政府将草场划分给牧民个人并在边界安装围栏
  
  D.某风景区旅游区规定,每天进入景区的旅游人数不得超过1000人
  
  3.隐域性是指自然地理现象在受到局部的地形、水文、土壤、气流、洋流、季风等因素的影响下,在地球表面不按或偏离纬向地带性规律分布的特性,它使地带性分布规律变得不鲜明,使自然环境变得更具复杂性与多样性。
  
  以下属于隐域性分布的是:
  
  A.关汉卿《窦娥冤》中描写的“六月飞雪”
  
  B.余秋雨所描写的丝绸之路上的“月牙泉”
  
  C.岑参在诗中所描述的“北风卷地白草折”
  
  D.电影《木乃伊归来》中所出现的大沙漠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D项:“梦中树”不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会因人的意识而消失。
  
  2.B【解析】环境承载力强调“生态系统”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B中“道路”并非“生态系统”,“20吨”不是“数量”,“车辆”也不是“有机体”,因此政府对道路的维修、限行不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的措施。A中“草场”、“畜牧数量”,C中“草场”、“牧民数量”,D中“景区”、“旅游人数”均符合“环境承载力”的定义,因此A、C、D中的措施都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的措施。
  
  3.B【解析】主体:自然地理现象;条件:受到局部的地形、水文、土壤等因素的影响;结果:使地带性分布规律不鲜明,使自然环境变得更复杂更多样。A项《窦娥冤》中描写的“六月飞雪”特指的是小说中的场景,是为了小说效果而采用的一种艺术虚构,且“六月飞雪”是一种天气现象,而非地理现象,主体关键词不符合;B项“月牙泉”是沙漠中的奇妙景观,符合特殊自然环境导致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符合定义;C项“北风卷地白草折”是气候现象,不符合主体关键词;D项“大沙漠”是符合地带性规律分布的地貌,不符合结果关键词。
  



 
 相关链接  
国家公务员考试定义判断每日练习(2016.10.10)
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每日练习(2016.10.9)
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每日练习(2016.10.8)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每日练习(2016.9.30)
国家公务员考试片段阅读每日练习(2016.9.29)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填空每日练习(2016.9.28)
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学运算每日练习(2016.9.27)
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每日练习(2016.9.26)
国家公务员考试类比推理每日练习(2016.9.23)
国家公务员考试逻辑判断每日练习(2016.9.22)
 
 
 

copyright 2007-2015 www.zg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中华人民共 和国信息产业部icp/ip备案》 苏ICP备10037109号-4 法律声明: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