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上的岩石可以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由硅酸盐熔浆凝结而成的火成岩构成了地壳的主体,按体积和重量计算都最多,但地面最常见到的则是沉积岩,它是早先形成的岩石被破坏后,又经过物理或化学作用在地球表面的低凹部位沉积,经过压实,胶结再次硬化,形成了具有层状结构特征的岩石。在地壳中,在大大高于地表的温度和压力作用下,岩石的结构、构造或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形成不同于火成岩和沉积岩的变质岩。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地球上各类岩石的( )。
A.形成条件 B.结构特征
C.地质分布 D.化学成分
2.真实的历史事实及其史料依据,是历史叙事的基本要素。历史学的任务不仅是考证历史事实,还应该完整地还原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过程的面貌。为此,历史研究者需要把各种历史事实加以联结和组合。而主张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学者认为,历史研究者可以在不违反学科规范的前提下,对历史事实进行不同的联结和组合。而这些不同的联结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人物、事件或者过程的历史面貌。
依据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学者观点,历史描写( )。
A.并不等同于事实 B.可以有虚构成分
C.可以有不同的版本 D.其中的事实是不确定的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8年定为“马铃薯年”,俗名“土豆”的马铃薯被联合国的专家们称为“隐藏的宝贝”。联合国用一种农作物命名一个年份,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就是2003年——国际水稻年。今年的主角为什么不是“玉米”、“苹果”,偏偏是土豆这个深埋地下、不起眼儿的小东西呢?因为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
A.土豆和水稻都是重要的农作物
B.全球粮食安全问题应引起重视
C.土豆被提到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
D.土豆潜在的巨大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文段主要介绍了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种岩石是怎样形成的.因此答案选A。
2.C【解析】由文段最后一句话∶“而这些不同的联结和组合,会形成不同的人物、事件或者过程的历史面貌”,可知依据后现代主义史学理论的学者的观点。历史描写可以有不同的版本。故答案选C。
3.C【解析】最后两个句子为因果关系的设问句,一问一答揭示了文段的主旨,即“解决全球粮食安全问题需要土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