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理学家发现,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受到两种基本需求的驱动:第一,我们对世界的认识有种“一致性需求”,希望世界的运动符合我们的信仰、理念、态度、经验和预期,即使现实与我们自身的预期不一致,我们也要改变外在的证据来使它符合我们内在的期望;第二,人类需要对外在环境产生一种控制感,我们不希望自己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无所适从,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
文中的心理学发现可以解释下列哪一行为?
A.在集体中容易产生从众心理
B.在明知自己错误的情况下仍固执己见
C.喜欢用“阴谋论”解释超越自己经验之外的事物
D.在过于熟悉的环境中容易产生厌倦心理并试图改变
2.传统的创新观念认为创新没有固定结构,不遵从规则和模式。想要成为创新者的人被告知要“跳出固有思维模式”,“尽情拓展思路,用与你的产品和服务毫不相关的东西做类比”。我们则主张一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在众所周知的框架内思考,不要跳出它的范围。人在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通过对某个特定的创新任务进行界定,之后对其外延加以封闭,由此,我们大多数人才可能会更具持久的创造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专注是提升创造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B.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
C.忽视规则和模式的观念不利于激发创造力
D.没有固定结构的创新会限制创新者的思维
3.近年来的舌尖安全问题不得不让人们反思,究其原因有多方面:企业大打“价格战”,为降低成本非法使用劣质、有毒原料、为求利润丧失道德良心,而违法成本过低使企业以身试法;法律不健全,监管不到位,各监管部门职能交叠,监管边界模糊,易出现监管盲区;消费者维权意识淡薄,某些错误观念反而间接引导制假售假行为,间接助长企业违法生产经营。当务之急如何从积极上改善食品安全环境,这不仅需要政府的监管、法律的规定、企业的良心,更需要的是我们每一个消费者意识的觉醒、行动的捍卫。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的标题是:
A.舌尖安全道德之上
B.舌尖安全企业良心
C.舌尖安全人人有责
D.舌尖安全隐患频发
参考答案与解析:
1.C【解析】文段阐述了人认识世界的两种需求,“一致性需求”与“控制需求”,根据“我们需要找到某种自己能够理解、控制、描述、解释和预测的可能性”一句可知人们喜欢用属于自己能够理解的理论,用自己能够理解的东西来认识世界,C项符合文意。A、B、D三项既不属于“一致性需求”也不属于“控制需求”的范畴,故排除。
2.B【解析】文段由传统的创新观念引出所持观点,创新可以不跳出框架,并且当人们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时,创造力才是最强的。因此,文段意在说明框架内的思维往往会更有助于创新,即B项。A项为强迷惑项,文段重点不在于强调“专注”,而是必须“专注于某个状况或问题的内部因素”,换言之,仍是需要专注于某一框架内。B项中“往往”一词的使用较之C、D两项的表述更为温和,准确,不绝对。
3.C【解析】文段首句提出“舌尖安全问题”并分析原因,冒号之后从企业、监管、消费者三个方面展开分析,尾句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重点在递进关联词“更”之后,强调每一个消费者要发挥作用、承担责任,对应C项。文段的主体为“每一个消费者”,根据主体排除法,可排除A项、B项和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