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标不硬、责任不明,竣工时间怎么可能有保障?必须像强令开工一样,给竣工期也划一条“红线”,无故逾期者如何惩处,也应明示。
5月10日,住建部要求各地方政府需在20天之内公布保障房建设计划、开工和竣工相关信息。对此,6月9日,北京市住建委网站首页显示,2011年北京市计划新开工建设、收购保障性住房20万套,力争全年竣工各类保障性住房10万套。
而具体到各个项目的开工、竣工时间,北京市住建委却表示,这是需要逐步完成的工作,不可能一次性对外公开,住建委会根据各个项目的进展在每个季度对外发布一次相关信息。有知情者透露称,大多数开工项目停留在挖地基等基础工作上。(6月10日《华夏时报》)
既然是“保障房”,竣工时间和可以交付使用的时间,恐怕不能没保障。
如果保障房建设的竣工时间不明朗,这等于让房价调控的“两条腿”只剩一条,徒有“抑制”,却无“增加”,调控的结果不但会大打折扣,还有可能适得其反。据报道,由于保障房被安置在地铁沿线,且商业等配套设施完善,在其周边兴起了许多商品房项目,前者进展迟缓,后者建设神速,结果该区域商品房价格不降反升。由此不难看出,保障房进展拖延的副作用,部分已开始发酵。
“住房项目”、“安居工程”、“廉租屋项目”这类政策性、福利性的公租、廉价住房项目并非中国所独有,许多国家也有许多类似项目,联合国人居署也在不少发展中国家帮助、支持这类项目的建设。而这类项目的基本信息,都会在开工之初公告明示,如果因故拖延,还会及时明示拖延原因、补偿方法、新的竣工日期,没有竣工时间表的事,是不能想象的。
道理很简单:保障类住房是民生项目,民众有知情权,社会有监督权。这类民生项目的开工、竣工时间表不涉机密,符合行政公开的条件。有关部门迄今对保障房项目的开工、竣工时间信息疏于交代,是不妥当的,需要迅速补救,至少让等候“保障”的中低收入市民知道,保障房的竣工时间有保障。
在这里,关键还是管理、监督机制存在问题。住建部的相关要求中,只有“11月底前全部开工”的硬指标,却没有何时竣工的硬指标。也就是说,即便拖延交工,也无需承担责任。指标不硬、责任不明,竣工时间怎么可能有保障?所以,必须像强令开工一样,给竣工期也划一条“红线”,无故逾期者如何惩处,也应明示。
北京即将进入雨季,一旦雨季来临,那些仅仅进展到基坑阶段的保障房项目,很可能因雨造成新的损失和耽搁。有关方面应急市民之所急,给出一份有保障的竣工时间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