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申 论>热点时评>    
 
 

半月谈之今日谈:青岛港的制胜秘诀

 
【发布日期:2011-06-23】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许振超、孙波、邵泽山、徐万年、皮进军、隋振坤……

    青岛港,下一个先进典型是谁?

    一个人的支撑在哪?一个企业的力量在哪?为什么从这里会源源不断地走出如此多的模范人物?

    “世界观是总开关,人的思想是总开关。为什么有些事做不到位,就是思想这个总开关没开好。开好了,别人不能干的,我们能干;别人干不好的,我们能干好;别人干不上去的,我们能干上去。” 青岛港集团董事局主席、总裁常德传说。

    是的,在这里,职工的脸上,写满自豪、自信与奋发。

    是的,在这里,每一条标语、每一句口号,处处升腾着一种信仰与执著。

    是的,在这里,人人心中怀着冲天的干劲。

    真谛:“坚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

    改革开放以来,青岛港累计完成吞吐量30多亿吨,年吞吐量增长17倍多,集装箱增长1万倍。

    青岛港靠什么改造了一个百年老港,建设了两个现代化新港,挺进世界大港前七强?靠什么为国家做出这么多的贡献?

    是责任。

    “青岛港是‘国家队’,就要做国家的中流砥柱,就要当好共和国的‘长子’,祖国母亲的‘孝子’。我们‘国家队’的使命和任务是什么?就是担负起我们该负起的责任。”常德传的话掷地有声。

    在青岛港的每个公司和码头,都能看到这样一些醒目标语:“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作为,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贡献,一代人要有一代人的牺牲”;“精忠报国,服务社会,造福职工”;“永远听党话,永远跟党走,永远报党恩”……

    一进青岛港集团大门,“岳母刺字”的巨大雕塑赫然树立,提醒着每个青岛港人“精忠报国”。

    “她整天铆足了劲,不知疲倦。”提起青岛港物流公司仓储中心主任刘春莉,大家都竖起了大拇指。

    “责任在肩。”指着自己左臂上标明职务的肩章,她说,每个青岛港人心中都充满责任感。

    刘春莉当中心主任已经3年。3年里,每天不到6点半她就骑着自行车转到每个部位、每个岗位去看,了解清楚每项作业安全生产情况。3年里,她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徒步走遍所有仓库和作业现场,一圈下来就是5公里,一个月下来就是150公里。3年里,她几乎没有休过节假日,经常连续几天几夜不回家。

    青岛港的领导干部继承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光荣传统,一年召开两次职代会,共商港口发展大计。20多年坚持“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每年夏天最热、冬天最冷的时候,集团领导带领两级机关干部到一线跟班劳动调研30多天,体察工人疾苦,改进各方面工作。

    他们继承了我们党领导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各级领导公开承诺:“向我看齐!”“向我学习!”

    人一辈子不可能平平坦坦,企业发展也会是坎坷不平。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无论是信任还是委屈,无论是受到表扬还是批评,无论是有成绩还是受挫折,怎样才能表里如一、始终如一?关键在以信念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没有文化,企业就没有灵魂。

    青岛港做到了,这里孕育了灿烂的企业文化。

    青岛港做到了,这里浇铸了不朽的企业灵魂。

    王淑敏,一个清秀的女管理者。她是青岛港集团党委办公室主任,也是青岛港企业文化的教官。“其实,青岛港的企业文化并没有特别之处,只是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是在坚守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理念,只是永葆工人阶级的先进本色。”她的话里透着一种自信和力量。

    看,这里有超人的意志。2003年6月3日,前港公司卸船队队长孙波带领港口工人创出单船平均每小时卸载5698吨铁矿石的世界纪录。

    看,这里有神奇的创造。今年4月28日,青岛港人以每小时接卸铁矿石6917吨的效率第14次刷新由其保持的矿石装卸世界纪录。

    ……

    20余年的坚守和不懈,水滴石穿般的社会主义“灵魂工程”让码头工人脱胎换骨,让港口具备了不竭的发展动力,职工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升。青岛港人不仅在这里找到了幸福家园,更走进了精神高地。

    真学:“用鼠标革了铁锨的命”

    世界第七大港口、中国企业500强、青岛市纳税第一大户……在这些头衔“笼罩”下,青岛港始建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8层集团办公楼不免有些寒酸。同样简陋的还有常德传用了20多年的旧式写字台和那台老旧的汽车。不盖豪华办公楼,不投资房地产,如此“抠”的老总会把钱用在哪儿?

    事实是,青岛港投资4亿多元在胶南建起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每年拿出1000多万元作为职工培训教育经费。

    事实是,他们不建办公大楼省下钱来建码头建图书馆,不装修办公楼装修职工的候工楼,不买小车买职工班车。

    事实是,通过学习,“振超效率”“孙波效率”“万年速装”“树双技术室”等290多个员工品牌和1500多个绝活不断涌现。甚至食堂做饭的大嫂都可推出自己的品牌“美琴大饼”。

    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王论诚介绍,青岛港全员学习已坚持多年,称之为“211学习”,即每个人每月集中拿出两个小时学习政治,一个小时学习业务新知识,一个小时学习安全新知识。

    在青岛港,一个信念深入人心——“只要肯学肯干,人人都能成才”。

    在青岛港,一个事实不断呈现——许多过去“扛大包”的装卸工,如今都成长为“握鼠标”的专业技术人才。工人们笑言,这是“用鼠标革了铁锨的命”。

    “经过不断学习,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薛克清如今能够熟练应用各种办公软件,成为队报的编辑。张立林由初中生成长为‘驾’‘修’两精的门机司机,连续两年荣获集团‘比武冠军’和‘读书明星’。3000多名过去只会搬搬抬抬的农民工成为具备高技能的‘金蓝领’。”对一线农民工取得的成绩,常德传如数家珍。

    青岛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以政治学习为手段,将青岛港的企业文化注入每个人的骨子里。

    青岛港大港公司机械五队队长孙肃徽是一名基层管理者,他所在的队共有258人,有大学生、技术工人和农民工。他告诉记者:“党员学政治最大的好处就是队伍好带了。党建带群建、党员带群众,大家学了党的文件精神就知道港口为什么要出台这样的政策,工人心里明白心就齐了。”

    在思想教育方面,青岛港打破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界限,请职工上讲台,讲信念、讲感情、讲珍惜、讲奉献,开创了“让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群众性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思想政治工作新形式。

    真信:“认同了才能齐心协力”

    农民工、80后、合作外方……

    对于青岛港的这些群体而言,青岛港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能否被他们所接受和认同?发展力量如何更好凝聚?

    在这里,农民工认同了。

    农民工徐万年。20多年前的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成为青岛港集团西联公司党委书记,会成为全国劳模,会成为其他职工学习的榜样。

    “20多年前出门打工,家里连5元钱都凑不齐。”他感叹道。

    1990年,他来到青岛港当装卸工。徐万年说,在青岛港自己找到了家。

    来青岛打工的第一年春节,徐万年和大部分码头工人都留在青岛港内过。每逢节日,集团公司领导都要到码头和大家一起过。那一年春节,青岛港当家人常德传握住码头工人的手,大声地说:“在这里,农民工就是主人!咱城市工人往上数三代,都是农民。我们都是好兄弟!谁看不起农民,谁就是看不起我爹我娘!就是看不起我!”

    徐万年说,那一刻,他知道了什么叫“尊严”。

    “港口要是只为了自己效益,用熟练技术工就好,为什么要培训文化素质低的农民工?当时很感动。”徐万年说,在这里全体员工同一个单子开工资,同一个食堂吃饭,同一个教室学习,人人讲奉献,讲报国,企业发展了,最终得实惠的还是职工自身。

    在青岛港,他创出了17分14秒安全优质装完一节火车的全国海区纪录,打造了“啤酒装船亿瓶不碎”的服务品牌。

    在这里,80后认同了。

    贾自刚是一名1987年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他现在是青岛港大港公司机械二队13班班长。

    2005年中专毕业的他,通过当地劳动局招考进入青岛港。和其他打工的青年人一样,贾自刚开始来青岛港就是为了“打工吃饭”。如今当上班长的他感慨,在青岛港只要你想干事,乐于奉献就会有自己的舞台,只有自己干好了,企业才能发展,只有企业发展了国家才能强大。我们青岛港人都认这个理。

    从16吨到25吨再到50吨,现在港口所有的吊车贾自刚都能操控自如,“自刚全能”更是成为全港学习的标杆。“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我都是其中的一分子。”

    一件白色的阿迪达斯短袖T恤,一条牛仔裤,一双运动鞋。记者见到青岛港大港公司机械4队年轻职工王乃辰的时候,他正在休班。

    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的他今年只有23岁,刚来这里的时候,对青岛港“三班倒”的工作很不适应。“我告诉朋友说青岛港经常加班,他们都很惊奇。”王乃辰说,但这里确实是这样,大家都主动干活。

    “青岛港磨炼了我的一种精神。”在这位80后眼里,港口所坚持的价值观和企业文化很“时髦”和“前卫”。“在青岛港走的是正道,大家辛苦并快乐着。”

    在这里,合作外方也认同了。

    合资公司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任民强回忆起公司刚成立时的情景说:“一开会就像个小联合国,英国和丹麦代表强烈反对政治学习,说占用工人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影响工作效率。”

    “刚开始我们确实是反对,学习许振超精神都要学到晚上9点多。”澳大利亚籍的纪伟是外方派到合资公司的财务总监,见到记者他坦言之前的态度。

    政治学习必须搞,没有商量的余地。不认同也要想办法让他们认同,要从心底认同。

    集团的态度非常明确。

    纪伟告诉记者,后来我们彻底服了,关键是政治学习不仅没有耽误时间,而且出成绩,出效益。青岛港的企业文化非常有特色,执行力非常强,领导层都是现场管理,在真正的一线落实科学发展观。

    “认同了才能齐心协力。”青岛港集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付新民说。

    真爱:“这里是幸福港湾”

    在青岛港有两个上帝,一个是客户,另一个是员工。

    这是一个22年为职工增长了32次工资的企业;这是一个在金融海啸中也坚持不让一个职工下岗的企业;这是一个不惟学历、不惟职称、不惟资历、不惟身份、不惟年龄,人人平等的企业。

    2.6亿元,发放各类技术创新和突出贡献奖励。

    0.91亿元,赠送各类节日大礼。

    1.37亿元,高标准发放取暖补助。

    1.27亿元,发放敬老补贴,增发高温补贴和严寒补贴。

    ……

    青岛港,“十一五”民生清单,写满辉煌。

    青岛港已有十分之一农民工在青岛购房,五分之一农民工子女进入青岛市学校学习。

    朱广田,全国首批千名优秀农民工之一,每月工资8000元,在青岛市开发区有68平方米住房一套。“我们弟兄三个和妻子都在青岛港工作,6个人每年收入30多万元。这相当于我们沂南一个小企业一年的利润。”他说。

    “助理装卸工艺师:从事装卸工作连续8年以上,熟练掌握大型、特种货物的装卸工艺……” 这是记者在《关于开展二○一○年装卸工人技术等级评聘工作的实施细则》中看到的关于助理装卸工艺师的评聘规定。

    “装卸工也能评职称?”听说这一新名词的人大多十分惊讶。

    青岛港在全国开创了为装卸工评聘职称的先河。

    2010年,全港2500名农民工装卸工人中评聘了193名装卸工艺员、助理装卸工艺师、装卸工艺师,每人每月可获得100元到300元不等的技能津贴。每个职工在这里都能找到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途径。

    “我们通过制度设计,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为更多职工赢得发展的机会,获得发展的成就。”常德传说。

    目前,青岛港职工自主研发的集装箱装卸工艺系统提高桥吊效率20%,自主研发多用途吊架提高作业效率3倍,节电率达30%以上,集装箱效率8次打破世界纪录。

    “在青岛港我们全身有使不完的劲,青岛港是我们的幸福港湾。”一位青岛港职工对记者说的话,引起了在场职工的阵阵掌声。

    在这里,事业理想高于天;在这里,理直气壮讲奉献;在这里,充满坚定信仰的浓浓正气。

    百年老港青岛港正在收获坚守20余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硕成果,正焕发出越来越旺盛的活力,正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风貌迈向世界一流大港!



 
 相关链接  
热点评论:转作风本质是规范权力
热点评论:“热回应冷处理”影响政府公信力
每日一评:新四化
申论热词:行政文化建设
热点时评:电煤价格告别双轨制
申论热点:如何遏制网络谣言
申论素材: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选自新华网)
热点时评:官员财产公示试点顺应民意
热点评论:“乞丐的尊严”和“城市的面子”
2012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金融服务“三农”新思路
 
 
 

copyright 2007-2015 www.zg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中华人民共 和国信息产业部icp/ip备案》 苏ICP备10037109号-4 法律声明: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