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历史,总有一些人物让你动容,总有一些情景让你感奋。
1927年4月28日,绞刑架前。李大钊面对北洋军阀的刽子手,发表了最后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
这些“红花的种子”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勇敢、无私,让人敬仰追随。奔流不息的中华文明、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引领中得以继承、弘扬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
凝聚了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的民族伟力
南湖烟雨楼上至今保留着当年乾隆皇帝下江南时的“御诗”,但中国共产党成立前的中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离所谓的“康乾盛世”久矣。
自从1840年英国人用坚船利炮敲开中国的大门,中国人就不但要赔着笑脸,眼看着别人在自己家翻箱倒柜,明拿明抢,而且要为打上门来的强盗支付战争费用。
中国人不缺乏自立自强的决心。从洋务运动,到维新变法,再到辛亥革命,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
中国人也不缺乏自尊自信的情怀。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然而当历史阅尽,人们终于发现:只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才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中国革命才有了足够坚强的领导力量。中华民族从此逐渐凝聚其伟力,真正踏上了解放和复兴的征程。
在革命危急的关口。
1927年春夏之交,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毛泽东和朱德率领起义受挫后的部队先后来到井冈山。这是一个地处湘赣边界的偏僻所在,远离当时革命的主要目标——中心城市。白色势力重重包围,敌我兵力相差巨大。共产党人仍然坚信,“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
1938年5月,抗战已进行10个月,上海、南京、太原、武汉相继失陷。抗战何去何从?苦思良久的毛泽东写下雄文《论持久战》,冷静而不失自信地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
中国共产党人以其智慧和勇气,坚定了中华民族反抗压迫、抵御外辱的信心。《论持久战》发表前后,投奔延安的人数也达最高,最多的时候一天就有1000多人来到延安。
抗日战争8年,日本缴械;解放战争3年,蒋军溃败。
1949年10月1日,一个崭新的人民共和国诞生在中华大地上。这无疑是中国人民百年来最幸福美妙的时刻。所有这个民族关于自立自强的梦想,关于自尊自信的情感,在此刻都有了坚实的依托。
于是我们看到——
抗美援朝时期,一年时间内,社会各界为志愿军作战捐献的资金就达5.56亿元,相当于购买3700架飞机的价款。
洛杉矶奥运会上,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首次升起,人们热泪盈眶。
上海世博园里,5.28平方公里浓缩了世界,融汇了文明,一个开放、包容的中国展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宣示,也是中华民族的心声。
高扬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刚刚诞生的新中国,政治上实现了独立解放,而经济却是个濒于崩溃的“烂摊子”——
农业:1949年全国粮食产量比抗战前的1936年下降了21%,棉花产量只及1936年的一半。水旱灾害频仍,农村已陷入破产之境。
工业:近九成是分散的个体手工业经济。人均产纱、产原煤、发电、产钢,还不到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水平。连铁钉、火柴都冠以“洋”字,依赖进口。
美国国务院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发表的白皮书预言,“中国人口太多,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因为解决不了吃饭问题而垮台,共产党最终也将如此”。
然而美国人忘记了,中国共产党人历来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941年,由于日本侵略军的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解放区的财政经济出现极为严重的困难,“几乎没有衣穿、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
解放区军民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他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中国共产党人坚信。这坚信来自于全民族建设新中国的高涨热情,来自于对人民智慧和力量的充分估计,也来自于对自身带领全国人民继续奋斗的严格要求。
于是我们看到——
在新疆戈壁。垦边官兵挖一条引水渠时,为保护好仅有的一套衣服,党员干部带领战士们脱个精光,裸体上场。茫茫戈壁滩,似火烈日下,3000多个挥汗如雨的裸体与卵石黄土交相映衬。
在深圳蛇口。袁庚领衔创办了内地第一家对外开放的出口加工区。当时已年过花甲的他以大无畏的勇气,开展劳动分配、工程招投标、干部人事、劳动用工等一系列改革,迈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步。
在安徽小岗。沈浩带领村民修建14公里柏油路,解决行路难;开办钢构厂、装饰材料厂,增加农民收入;建起“大包干纪念馆”,发展“红色旅游”。
历史无言,但每一次回望总让人心潮澎湃;岁月如烟,但每一步跨越都让人感慨万千。中国共产党人,以及她所带领的人民大众,高扬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激发出不屈不挠、踏平艰险的无畏气概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强震猝然来袭。一时间,家园崩塌、满目疮痍,巨大的灾难笼罩在中国西南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危难时刻,共产党员擎起一片天。
在阿坝,全州党员紧急动员,连续奋战,许多党员几天几夜不休息。小金县日隆镇双雕村党支部书记余志全因此殉职在第一线。
在绵阳,组织救灾突击队赴一线抗震救灾令发出仅仅两个小时,600多名党员干部就踊跃报名参加。
在彭州,白鹿镇关沟村党员袁书带领群众从废墟中抢救出受伤的邻居,并将20多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安顿下来后,大家才知道他的哥哥、嫂子还被埋在废墟中。
无疑,这是一场与死神赛跑的生死搏斗。广大党员奋不顾身,把生死置之度外,在断壁残垣中搜寻生命,在倾盆大雨里转移伤员……
一块红煤可以引燃千万块煤,一颗红心可以点亮千万颗心。越是危难时刻,越是困难时期,共产党员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就越能激发出一个民族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无畏勇气。“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当胡锦涛总书记站在救援现场喊出这句话的时候,整个民族的心灵都在回响。
2003年初,非典疫情笼罩中国,坚守一线的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共产党员叶欣身染病毒。当她病重至说不出话时,仍用笔奋力写下:“不要靠近我,会传染……”
长江特大洪水、南方冰雪灾害、玉树地震、舟曲特大泥石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让世界动容。
弘扬着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无私品格
1988年,孔繁森再次进藏工作。
要走了,孔繁森默默地站在年迈多病的老母亲面前,用手轻轻梳理着母亲稀疏的白发,然后贴在老人的耳朵旁说:“娘,儿又要出远门了,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要翻好几座山,过好多条河。”
“不去不行吗?”年迈的母亲抚摸着他的头不舍地问。
“不行啊,娘,咱是党的人。”
是的,做党员,需要随时为了人民牺牲自身的利益乃至生命,需要有甘于奉献、不计回报的无私品格。
孔繁森做到了。他说:“我能够两次进藏,帮助西藏同胞做些工作,感到由衷幸福。”
回望90年历史,像孔繁森这样的共产党员何其多!
董存瑞托起炸药包,高喊着“为了新中国,冲啊”,让敌人的碉堡和自己的身体一起消失在冲天的火光中。
邓稼先隐姓埋名大漠深处,一待就是20多年,只为给祖国放一个“大炮仗”。
吴登云数十年坚持在牧区巡诊,成了当地农牧民心中的“白衣圣人”。
任长霞在登封工作的3年多,接待信访群众3000多人次,查处大批积案,连破大案要案,带来一方平安。
杨善洲把大亮山林场经营权无偿移交给云南省施甸县林业局,不带走一根草。县委决定奖励他10万元,他当场回绝说:“造林不是为自己,是为群众,我一分也不要。”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雀儿山,海拔4889米,一片除了人再没有其他生命的地方。共产党员陈德华带领他的雀儿山五道班护路队在此坚守了20多年。
冬天,雀儿山大雪纷飞,山上的路全成了冰道,路面积雪最深时达1.5米,两边的雪堆积如山。有一次,几十辆去西藏运送救灾物资的汽车被困。紧急情况下,陈德华带着兄弟们驾驶推雪机,推了整整5天5夜。渴了,抓把雪塞进嘴里;饿了,啃一口糌粑;累得实在熬不住了,就裹着大衣打个盹……直到汽车安全通过。
因为寒冷,所以他们最懂得温暖的意义。在茫茫雪山中,五道班成了这冰雪世界的一团火,而陈德华正是点燃这团火的火种。
一个党员就是一颗火种!
这火种点燃了一个民族的热情,使他们充满力量、永远前行,使他们勇于牺牲、甘于奉献……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共产党正带领全国人民迎接新的挑战,实现新的跨越。这仍是一次艰苦卓绝的远征。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必将引领我们走得更远,而其自身也必将得到新的丰富和发展。(《半月谈》2011年第12期/高远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