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众多出口企业却高兴不起来。
半月谈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今年众多企业在承接订单的时候,显得格外犹豫且挑剔:只接短单不做长单,青睐中小规模的订单不愿做大订单,有些企业纵使采购商出高价也不愿多接订单……
曾经被视为“香饽饽”的订单,为何变成“烫手山芋”?专家认为,我国中小外贸企业正遭遇来自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增加、融资难度加大、汇率风险加剧以及电力供应趋紧等因素的冲击。受此影响,“中国制造”和“中国价格”的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亟须加速转型升级,增强产品附加值和议价能力,提高对外贸易的话语权。同时,政府相关部门也应从政策层面考虑如何进一步为中小企业减负减税,提升服务水准,提高中小外贸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物价冲击波”推高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
“一吨蚕丝的价格去年还是20万元,今年5月已涨到40万元,生产成本的增加令利润微薄的传统产业面临巨大压力。”广东省丝绸纺织集团董事长蔡高声说。
2010年下半年以来,国际大宗商品进入新一轮上涨周期,原油、铁矿石、有色金属等主要工业原料的涨幅都在20%~80%。来自广东省外经贸厅的数据显示,随着原材料和劳动力成本的大幅上涨,95%的企业表示,2011年的出口成本将会上升10%~20%。同时,接近45%的企业表示其利润将会下降,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3个百分点。
广西柳州两面针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莫涛告诉记者,用于制造牙膏的香精、保湿剂、皂基等原材料价格上涨了20%,但对外报价却不敢同比例提高,怕吓跑了采购商。
此外,今年工人难招而且人工成本大幅提升,企业不得不再增加两条自动生产线,以减少对人工的依赖。尽管“两面针”的对外报价提高了10%,但这个涨幅仅能保本。因为大幅提价的后果将导致丧失出口竞争力,采购商会转而寻找替代供应商,将订单转移至其他价格更为低廉的国家或地区。
“说起来就觉得烦,企业面对沉重的成本压力,却没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没钱赚也要硬撑市场份额,现在见到订单不是高兴而是头疼。”莫涛说。
广东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会秘书长谢泓称,很多中小外贸企业尚处于转型升级的初期,面对“物价冲击波”,应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品价值链,提升终端产品的议价能力。
“融资冲击波”下企业呼唤公平的融资空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目前很多企业不接大订单的原因,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用于先期垫支开展生产。随着流动性不断收紧,在贷款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对贷款对象的选择和审核也随之趋紧。
“现在银行贷款利率要在基准利率基础上再上浮30%~50%,如此高的融资成本已经大大超出企业的承受能力,如果我们接单生产,就白给采购商和银行打工了。”广东力生纺织用品有限公司营销经理罗杰华说。
广发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崔永说,商业银行办理不同规模企业的融资项目时,所花费的固定成本相差不大,但收益立见高下。一般来说,运作成功一个大企业贷款项目所获取的收益可以抵得上做十几个、几十个小企业的收益,而大企业的融资风险总体上又低于中小企业,因此部分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表现不够积极。
多位接受记者采访的中小外贸企业负责人呼吁,银行放贷操作中不要忽视中小企业的诉求,建议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扶持应当“再贴近一些”。前不久,中国银监会下发《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在满足审慎原则的基础上,优先支持小企业贷款。
业内专家建议,加快推动利率市场化,可以部分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同时,广开资金来源,引导社会资本进行股权融资,充分依靠市场机制,为中小企业不同的成长周期建立完善的包括风险资本、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的融资服务链。
“汇兑冲击波”挤压企业利润空间
4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举突破6.50整数关口,从清明节到4月底连续19个交易日中,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总共升值574个基点,月涨幅达到0.88%。市场普遍预期,今年内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升高,汇率弹性亦将增强。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进出口部经理黄友浓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笔200万美元的订单,除去20%的定金,还有80%即160万美元将暴露于汇兑风险之下,假设3个月后交货收款时,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上升1%,企业就将面临1.6万美元即10万左右人民币的汇兑损失。
“人民币每升值1%,企业利润将减少5%左右。”黄友浓说。
商务部财务司处长袁晓明此前表示,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2010年,我国出口企业平均利润率为1.47%,低于工业企业平均利润水平。2011年1至2月,企业出口利润率进一步下降到1.44%。
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业内人士称,由于我国中小企业尚处于产业链低端,缺乏议价能力,往往只能被动消化汇兑损失。对此,商务部副部长钟山认为,人民币升值是企业必须面临和解决的长期挑战,企业只有通过加快自主品牌建设、提升创新能力、加快产业升级转型步伐,才能有效应对。
“电荒冲击波”提前现端倪:中小企业渴望减负
“从4月份开始,基本上每周限电两到三天,有时候甚至说停就停,产量比原来减少三成。”广州腾飞制衣厂老板陈波说。
来自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的消息称,目前,广东省电力缺口已达100万千瓦~200万千瓦,二季度最大电力缺口预计将达到400万千瓦,相关的错峰措施已经启动,预计会持续到10月份才陆续结束。
广州佳美服装厂的负责人刘辉告诉记者,今年电荒比往年提前了好几个月,他所在的企业已经被迫对生产时间进行了调整。“人工费用和生产成本已经很高了,还要应对因电荒导致的中断生产,企业利润进一步被压缩,完成这批订单后暂时就不会再接单了,等挨过这一段时间再说。”刘辉说。
采访中很多中小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今年的生产形势比往年任何时候都严峻。提前到来的“电荒”打乱了生产节奏,让本已捉襟见肘的生产雪上加霜。
业内分析人士称,中小企业所面临的一系列压力也反映出政府应承担更多社会责任。谢泓说,现在企业的各项税费加起来是个巨大负担,以至于偷漏税竟成为一些企业获得盈利的“必然手段”。
“我国企业承担的各类税费比重是很高的,在这种情况下,有些企业可能通过权力寻租的方式偷逃税费,短期内也许能获得一定收益,但这种不良记录很可能会影响企业未来的发展。”谢泓说。
谢泓等专家建议,政府应在帮扶中小企业减负方面承担更多责任,包括出台清理规范行政审批、清理修订涉企相关政策规章、减轻企业负担、减少涉企重复鉴定和检验、破除行业准入壁垒等措施,尤其是彻底清查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同时适当降低营业税,让广大中小企业轻装上阵。(《半月谈》2011年第12期,记者 王凯蕾 黄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