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7月13日中国经济“半年报”火热出炉。面对让人喜忧参半的经济数据,对于中国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及未来走向,硬着陆说、滞胀说、宏观调控超调说,各种看法、论调频出,引发市场和民众的广泛关注。
那么,如何看待实体经济增速放缓的现实?速度和物价两者哪个才是调控政策关注的首要目标?未来调控政策会否因经济放缓而发生转向?带着这些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本刊记者专访了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学家祝宝良。
经济内生性增长动力增强,中国经济不会“硬着陆”
半月谈:国家统计局7月13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上半年经济同比增长9.6%,其中二季度增长9.5%,增速比一季度有所放缓。通过这些数据,请您对上半年的经济走势和调控效果做个总体评价。
祝宝良:从统计数据看,我觉得上半年的经济形势还是不错的。
我们知道短期的宏观调控有四个目标:
第一要保持经济增长;
第二就业充分;
第三物价稳定;
第四国际收支平衡。
我们保持经济增长的主要目的,就是要保持就业充分。目前就业没有出现问题,甚至个别地方还出现了招工难问题,低端的劳动力就业还在继续上升。另外,物价还比较高,环比还在上涨,因此未来宏观调控政策还应继续坚持,要调到物价处于可控状态。
半月谈:目前,拉动经济增长的汽车行业和房地产业的销售有所下降,会不会出现有些人担心的经济“硬着陆”?
祝宝良:首先,目前传统产业的增长速度在放缓,这是毫无疑问的。汽车销售下降主要是鼓励消费的政策性因素取消,回到正常。另外,由于物价上涨和实际负利率,工资实际增长速度在放缓,人们买车的积极性减弱,但汽车消费下降是短期性的。
少部分人之所以持“硬着陆”看法,主要是因为三个担心:
一是担心约占整个固定资产投资两成的房地产行业投资下降对中国经济全局的影响;
二是担心中国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不足;
三是担心地方融资平台出现大的问题。
房地产问题确实值得关注,目前房地产市场还没有达到调控的目标。而且,寻找房地产行业之外的经济增长接续动力是个挑战。目前保障性住房建设的大力推进,既可以增加房地产供给,又可以稳住投资增速,还可以解决民生问题,必须坚定推进。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从总量上来说,不是一个大问题,但债务证券化处理过程中存在道德风险。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硬着陆”的说法并不成立,但当前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提醒我们,中国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不确定因素,也不可掉以轻心。
半月谈:传统支柱产业增速的放缓依靠什么来弥补?
祝宝良:我们要看到中国经济内生性增长的作用。现在有人担心中国经济“硬着陆”,主要是怕政府投资退出,民间投资跟不上去。但是从去年下半年到今年上半年来看,医药行业、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等投资增长速度很快,而且投资主体大部分是民营企业,而不是大的央企或国企,这说明民间的投资动力在增强,内生性经济增长动力在孕育,这为中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我国区域经济这两年的发展势头也很好。东部地区的产业在向中西部转移,最明显的就是安徽、湖南、湖北。而且,地区间的产业梯度转移并不完全是靠政府投资拉上来的,产业转移的主要原因是要素价格的变动,产业转移是自发的,这就是内生性的增长动力。
物价应为调控首要目标,加息空间比较大
半月谈:下半年我国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有哪些?
祝宝良:短期风险有四个:第一,通胀的压力比较大。
第二,房地产的问题。上半年投资增长,很大一部分就是房地产投资加快,但是你只看这个数据可能会被误导,现在房地产投资加快,原因是前两年我们放宽了对房地产投资需求的限制,从2009年七八月份开始,土地的购置面积和房地产的开工面积大幅度增加,到现在正好形成投资高峰。
目前在房地产投资和供给增加、房地产需求严格受限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没有下来,但新开工面积跟土地购置面积的增长速度在放缓。未来要在土地供给上出台政策,在控制房地产需求的同时,使供求政策同步。
第三,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目前统计出来地方政府债务10.7万亿,从总数看,这个量不大,只要不继续积累,就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在处理债务的过程当中,要防止出现道德风险。
第四,中小企业困难问题。现在和2008年不一样,尽管土地成本、人工成本上升,但企业还在招工,现在只是少数中小企业有困难。在这方面,我主张给中小企业减税。中国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很少跟银行打交道,要中小企业发展,减税是最好的政策,可以普惠所有的中小企业,比金融货币政策还管用。
半月谈:您怎么看物价上涨?
祝宝良:在现有的货币条件下,物价还会涨。而管理通货膨胀预期显得十分重要。
我国宏观调控是行政性措施配合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组合。按目前的调控方法,全年调控到5%以内应该没问题。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还应是物价,我们要增加对经济增长放缓的容忍度。
半月谈:您觉得加息的空间有多大?
祝宝良:加息是为了抑制通胀预期,从通胀预期和货币增速看,央行加息空间还是比较大的。
货币政策不宜放松,改革进程应该加快
半月谈:目前经济增速、城镇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物价还在上涨,会不会出现滞胀?
祝宝良:发达国家对滞胀定义很清楚,经济增长为零或负,而物价还在上涨。滞胀,在中国可能就是物价上涨的幅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我现在更担心物价上涨和实际负利率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现在农产品的价格在上涨,农民的收入有所增加;农民工的工资也有保障;有房产、土地、资源的人,收益是在增加的。短期内负利率对中等收入者影响较大,会加重中等收入者的负担,特别是存钱准备买房的中等收入者。虽然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调整到3500元,但作用有限,不可能根本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问题。
半月谈:您对未来调控的走向如何判断?
祝宝良:目前政策还会继续坚持,同时会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把握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我主张,一旦物价得到逐步控制,中央应该加快推进石油、电力价格改革;同时,税收体制改革也应加快推进。(《半月谈》2011年第14期,记者 李力 张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