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也许是今天地方财政最难以剪断的一条“脐带”。在楼市调控进入深水区,牵扯于其间的各个利益集团都在这个“土地-房价-利益”交织的网络中各怀心事,有的挣扎求存、有的犹疑观望、有的奋力抗压。在这场步入纵深的博弈之中,总有人会先露出疲态……
土地财政降温态势明朗
国土部下属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三季度全国地价总体水平小幅上升,但环比、同比增幅全面回落。其中,有超过五成城市的居住地价增速回落,地价水平下降的城市明显增多,土地市场相对降温的态势已基本明朗,预计四季度,城市地价总体水平将会延续平稳增长,但城市居住地价增速将进一步回调。
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也显示,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1-9月十个重点城市住宅用地推出量明显放缓,供应量跌幅最大的是天津,虽然累计供应住宅用地1232万平方米,供应量居全国首位,但同比下跌51%。紧随其后的是武汉和杭州,供应量跌幅分别为41%和38%。
数据显示,北京、上海、天津等十大城市前三季度土地供应量同比降幅达23%,成交量降幅达25%。其中,天津、武汉和杭州的供应量跌幅高达51%、41%和38%。
“土地市场和房产市场是相辅相成的,房价下降的时候,土地市场也会低迷。前段时间,很多外地的土地都拿到上海来进行推销,甚至利用短消息群发土地招标信息,可见土地市场冷清的程度。”汤辉告诉记者。
与土地市场直接相关联的便是政府的土地财政。在一线城市已显乏态的土地财政,在此轮寒流中,更将面临严峻考验。
“土地财政肯定会受到影响。现在土地零溢价成交的较多,与之前不可同日而语。对此,政府可以短期内增加土地供应量来应对。上海最近的土地供应量比前两个月就增加不少。比如某工业园区因前期基础设施投资较大,负债不少,因此赶快推出两块地出让。”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告诉记者。
事实上,据中原监测数据显示,9月份,所监测的13城市居住用地供应确有明显放量,供地面积为866公顷,较去年同期增加47%,较今年均值增加76%。居住用地成交面积为560公顷,较去年同期增加23%,较今年均值增加27%。不过,这一态势并未能有力延续,本月土地成交量仅有小幅回升。
“从年度推地量来看,由于地方政府都有年度预算,基本上与去年相差不大。但由于成交低迷,推地量近期已持续放缓。接下来,推地量可能还是会减少,因为成交的可能性很小。”汤辉表示。(时代周报,记者 王珏磊 赵淑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