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申 论>热点时评>    
 
 

每日时评:批量生产孝子无异于制造伪君子

 
【发布日期:2011-11-02】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由中国伦理学会慈孝文化专业委员会开展的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30日在北京启动。该工程将计划利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在全国培养百万中华小孝子,为全国亿万孩子树立道德榜样(10月30日中国广播网)。

    这次“中华小孝子培养工程”隆重推出,我看也难免会重蹈“豆腐渣工程”的覆辙。试想,如果中华孝子真的能像这些“专业委员”们声称的那样,可以如此大批量的生产,那为什么不可以多设立几个工程,培养“百万见义勇为者”、“百万坐怀不乱者”、“百万拾金不昧者”……等等,如此“百万”下去,中国早就成了“君子国”了,今天大家哪还需要为“道德滑坡”焦虑?

    此外,中国的孝文化可谓精华与糟粕参半,不加区分地硬塞给孩子,未必是好事。比如孟懿子向孔子问孝,子曰:“无违”,后来他又说:“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请问今天的年轻一代有几个能做到“无违”?又有几个能做到“三年无改”?要求他们在父母面前“无违”难道就合理吗?倘若年轻一代都“无违”、“无改”起来,社会又该如何进步呢?

    在孝文化当中,还有不少违反人性的地方,如在民间流传甚广的《二十四孝图》中“郭巨埋儿”的故事,说郭巨为了省下粮食孝敬母亲,居然活埋自己的亲生儿子。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曾不无讽刺地说,看了《二十四孝图》后,不仅他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自己了。

    不要忘了中国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才开始尝到个性解放的甜头,到今天为止还不到100年,难道让我们又回到“吃人礼教”禁锢当中去吗?

    在剔除了孝文化中的糟粕之后,我们应该明确,在今天谈论孝,其基本前提是父母和子女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孝的主要涵义包括对父母的尊重,以及对父母尽到自己的赡养义务等,这些通过公民教育就可以解决。父母并没有权利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子女,子女也没有绝对遵从父母的义务,对父母尽孝,绝不意味就必须任由他们决定自己的一生。那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孝道,再也不能出现了。



 
 相关链接  
热点评论:转作风本质是规范权力
热点评论:“热回应冷处理”影响政府公信力
每日一评:新四化
申论热词:行政文化建设
热点时评:电煤价格告别双轨制
申论热点:如何遏制网络谣言
申论素材: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选自新华网)
热点时评:官员财产公示试点顺应民意
热点评论:“乞丐的尊严”和“城市的面子”
2012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金融服务“三农”新思路
 
 
 

copyright 2007-2015 www.zg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中华人民共 和国信息产业部icp/ip备案》 苏ICP备10037109号-4 法律声明: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