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人来客,一律在乡政府食堂就餐!每人每顿,标准只有15元!抽烟不发包包烟,喝酒就喝自制桂花泡酒。”这是(四川)仁寿县珠嘉乡推行6年之久的公务接待制度。6年间,除因物价上涨,消费标准提价两次外,其余至今未变(11月14日《华西都市报》)。
报道中说,按正常公务接待开销,珠嘉这样的乡镇一年招待费至少要40万至50万元。而珠嘉乡自2005年以来,乡里的公务接待费都维持在10万元上下。仅此一项,每年能节省开支30多万元。难怪这样的做法让众多媒体观察者和行政专家觉得新鲜和可行。
不过,笔者更关心的却是另一组数据。据珠嘉乡党委书记彭安全说,该乡每年10万元的公务接待费,在伙食上产生的费用为5.5万元。按照每人15元的标准,5.5万元的消费额,说明每年这个乡要接待3667人次。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就算一年365天全都上班,每天平均来客也超过10人。一个小小的乡政府,公务接待的频率可够高的。
而且,这还是在力推者“很没面子”和“得罪了领导”、很多人都婉言拒绝在乡里吃饭的情况下得出的数据。看来,公务接待的问题不仅在于接待时的浪费,更在于上级的“公务”实在太多。要想根治公务接待的痼疾,不仅要从基层的接待上入手,上级也得改变现有的工作方式才行。
对于某些领导来讲,下去检查工作就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仿佛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使得一些基层饱受公务接待之苦。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凭基层领导的个人力量治理公务接待,其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恐怕这也是“15元公务接待餐”看起来很美,但难以推广的原因。
基层限制消费的金额,当然是杜绝公务接待浪费的办法之一,但这只能治标不治本。从本质上讲,公务接待之风之所以盛行,根子还是出在上级。与其让下级冒着不被领导待见的风险去管领导的嘴,不如让上级都管好自己的腿,别动不动就去“检查工作”。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上级没有那么多不必要的“公务”,基层自然也就没有了公务接待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