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申 论>热点时评>    
 
 

半月谈之今日谈:正确把握宏观政策新调整

 
【发布日期:2011-11-24】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连续三周净回笼资金后,央行最近两周(截止到本月11日)开始在公开市场实施资金净投放操作。中国人民银行11日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也显示,10月份,我国新增人民币贷款5868亿元,较9月份的4700亿元出现较大反弹。

    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宏观政策“预调微调”已经启动。不过专家分析认为,“预调微调”并不能与“货币宽松”直接画等号,而且这一轮政策调整的着力点,也并不简单在于“松紧之变”,而在于力促经济结构调整。

    货币定向宽松 小微型企业获扶持

    近期,业界关于信贷政策放松、年底贷款增加的传闻不断。据《中国证券报》报道,工、农、中、建四大国有商业银行10月份新增贷款1400多亿元,规模明显增加。有分析认为,这是货币政策释放出的微调信号,前三季度趋紧的信贷有所松动。

    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表示,一系列扶植政策的出台,使得信贷投放成为必然需求。“银行虽然年初有信贷计划,但是也会根据政策形势进行调整。”赵庆明说,目前信贷确有放松迹象,这与当前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小微企业发展关系紧密。

    此前,银监会在10月24日出台了《关于支持商业银行进一步改进小型微型企业金融服务的补充通知》。通知要求,商业银行加大对小型微型企业的贷款投放,努力实现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并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总额500万元(含)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少银行正在按照这一通知要求采取措施。

    农行日前出台了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12项措施,其中提到,将增加年度信贷投放,努力满足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农行三季报显示,截至9月末,农行小企业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850亿元,这与要求确保全年增量不低于1000亿元还相差150亿元,预计四季度农行对小企业信贷额度仍有不少余地。

    与此同时,中行也计划全年小企业贷款新增1200亿元以上,小企业贷款增速预计超过全行贷款平均增速30个百分点以上。交通银行则承诺,保持信贷额度的平稳投放,原则上不抽资不压贷,小企业贷款增速要高于贷款平均增速;对已有风险的企业,在生产运营正常的情况下维持存量信贷业务的审批和投放,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对于上述信贷变动信号,瑞银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货币政策并无实质性改变,存贷比和资本充足率等指标仍将约束银行大规模放贷。

    中信银行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孙建林也表示,虽然上层释放出“微调”信号,但并不会改变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大前提。“信贷规模或将调整为定向增加,向国家宏观政策支持的领域倾斜,比如小企业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领域。”

    财税政策发力 鼓励企业专注实体经济

    温家宝总理上个月在天津考察时说,一个国家要应对危机,使自己屹立不倒,必须有发达的实体经济。专家认为,鼓励企业专注实体经济发展是本次政策调整的显著特色。

    上月底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一方面表示,“要敏锐、准确地把握经济走势出现的趋势性变化,更加注重政策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前瞻性,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一方面又强调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进一步巩固调控成果,促进房价合理调整。

    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认为,这表明决策层已经充分意识到,过度依赖房地产市场拉动的经济增长是不能持续的,经济增长动力应尽快由政府投资转向民间投资和城乡居民消费。

    为此,一系列财税政策开始实施。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10月31日发布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的幅度。修订后的细则从11月1日起施行。

    此外,财政部还公布,自2011年11月1日起至2014年10月31日,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金融企业涉农贷款和中小企业贷款损失准备金税前扣除政策继续执行至2013年12月31日。

    中国人民银行郑州培训学院教授王勇认为,这些减税措施,对小微型企业来说是一个实质性利好。接下来,还可以考虑适度降低个人所得税以及证券交易印花税的税率。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也表示,我国经济保持适度增长不能再走简单放松银根或者大规模投资的路子。“现在要做的首先是减税,这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其次是反垄断,使更多投资领域向民营经济开放。目前很多民间资金找不到投资出路,容易产生离开实体经济的倾向。”

    与此同时,一些新兴产业也正在加快发展步伐。前不久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并明确了加大文化产业财政补助和税收减免的扶持措施。

    部分地方调控显成效 质量提升结构优化

    纵观全国,本轮重实体经济、重发展质量、重结构优化的调整思路,不仅在中央层面的决策部署中有明显体现,而且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前三季度北京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40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8%,排名全国倒数第一。不过,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张工对此并不担忧,他说:“这一数据与上半年持平,宏观警情指数仍处于正常的绿灯区域,符合调控预期。”

    “虽然北京经济增速放缓,但可喜的是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主动调控能力在不断提升。”北京市社科院副院长赵弘认为,特别是北京对房市、车市的调控力度在全国来说都是最大的,这对北京既是挑战和压力,也是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数据显示,严厉的调控政策虽然使北京的房地产、汽车等领域表现低迷,但投向产业和实体领域的资金增长加快。制造业中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9.9%和11%,医药、通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等高端行业增长15%以上。

    在上海,其经济增速今年也明显回落。上海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改委主任周波说,这既是传统增长模式积累矛盾的反映,也是主动调整转型过程的伴随现象,“可以判断,上海已率先进入了经济转型调整期”。

    数据同样显示,正是在结构调整中,“上海制造”向高端跃升。新能源成倍增长,云计算、物联网、节能环保等领域上半年产值增幅均超20%;工业能耗、水耗及工业园区单位土地产出都处于全国较好水平。

    专家表示,正是基于部分地方调控取得的可喜成果,我们更应该坚定调结构、提质量的政策方向。中国经济学会理事刘满平认为,此次决策部门将“适时适度、预调微调”的重心放在结构性减税上,减轻企业和居民负担,增加民众收入,促进消费;放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上,搞活实体经济。这对于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十分必要的,决不能有所动摇。(《半月谈》2011年第22期,记者 任峰)



 
 相关链接  
热点评论:转作风本质是规范权力
热点评论:“热回应冷处理”影响政府公信力
每日一评:新四化
申论热词:行政文化建设
热点时评:电煤价格告别双轨制
申论热点:如何遏制网络谣言
申论素材: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选自新华网)
热点时评:官员财产公示试点顺应民意
热点评论:“乞丐的尊严”和“城市的面子”
2012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金融服务“三农”新思路
 
 
 

copyright 2007-2015 www.zg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中华人民共 和国信息产业部icp/ip备案》 苏ICP备10037109号-4 法律声明: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