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申 论>热点时评>    
 
 

半月谈之今日谈:2011,东北亚局势有何新变化

 
【发布日期:2011-12-20】 【来源: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编者按:2011年,全球关注的目光都移向了西亚北非。相形之下,特别是与去年的紧张形势比较,东北亚局势则显得平静许多。在大国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大框架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朝鲜半岛的缓和与紧张。今年以来,金正日接连访华访俄、朝韩无核化会谈、金桂冠访美,等等,无一不是推动了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不过,随着美国战略的东进,以及金正日的逝世,东北亚局势稳定之中又现变数。

    今年东北亚局势波澜不兴,得益于各方对朝鲜半岛问题的积极行动。2011年新年伊始,朝鲜方面主动示好,希望改善与韩国的紧张关系,对此,韩国进行了积极的回应,声称双方对话的大门依然敞开。

    2010年朝韩双方之所以闹得剑拔弩张,主要是因为“天安”号事件和延坪岛事件。对于两起事件,朝韩各执一词,相持一下。不过,由于双方各自面临紧迫的内政外交,双方示好,争吵之声日息,虽然偶有摩擦,却形势向好。

    7月22日,六方会谈韩方代表团团长、朝鲜半岛和平交涉本部长魏圣洛和六方会谈朝方代表团团长、朝鲜外务省副相李荣浩在印尼巴厘岛举行了无核化会谈。这是自2008年12月之后,朝韩两国时隔两年零七个月第一次举行会晤,对于缓和两国紧张气氛和重启六方会谈起到了推动作用。由于朝韩双方这次并不是在六方会谈会期的时间点举行会谈,因此会谈并没有固定的议题,双方就无核化等共同关心的问题广泛交换了意见。

    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8月出访俄罗斯,就朝核问题与俄总统梅德韦杰夫进行会晤。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纳塔利娅·季马科娃说,金正日向梅德韦杰夫表示,朝鲜准备无条件返回六方会谈,他们将在谈判期间做好停止生产核材料并停止核试验的准备。金正日访俄之前不久,朝鲜外务省第一副相金桂冠对美国进行访问,并对朝美会谈非常满意,声称双方今后会继续进行对话。

    在大国竞争与合作关系的大框架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东北亚局势的演变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朝鲜半岛的缓和与紧张。美俄两国对于东北亚局势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朝鲜两位领导人分别出访,足见其重启六方会谈的诚意。美日韩在朝鲜弃核问题上立场依然强硬,但面临朝鲜从“退出六方会谈”到“无条件重返六方会谈”的180度立场大转弯,也不得不有所回应。

    9月21日,朝韩六方会谈团长在北京进行第二次无核化会谈。虽然此次会谈因为双方态度尖锐对立无果而终,但是,朝方团长、朝鲜外务省副相李容浩会谈后表示,双方进行了有益的对话,今后将继续为无条件重启六方会谈努力。同时,韩国国内也对对话氛围和半岛局势缓和抱有很高的期待,认为朝鲜显然认识到了改善南北关系的必要性。美联社评论说,外界更相信这次朝韩对话会有实际推动作用,因为朝鲜半岛上的这两个国家目前各有难处——朝鲜疲弱的经济亟待外部支援,韩国大选临近,总统李明博自然是希望在朝核问题上有所突破,好为自己竞选加分。

    9月21日,韩国七大宗教领袖率领的代表团一行24人抵达朝鲜首都平壤,开始为期4天的访问。七大宗教团体联合访朝在韩朝交流史上尚属首次,反映出韩国民间团体对改善韩朝关系的呼声很高。访朝期间,七大宗教代表团参观了朝鲜平壤及白头山地区,并与朝鲜宗教人士发表了共同声明。朝鲜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委员长金永南会见了代表团成员。代表团表示,七大宗教团体一直致力于向朝鲜提供人道主义援助,认为需要改善陷入僵局的韩朝关系,更加积极地解决问题。

    在朝鲜半岛局势向好之际,却传来金正日逝世的消息。据朝中社12月19日报道,在视察的路上由于过度劳累,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专列上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严重心脏休克,经抢救无效于当地时间12月17日8时30分逝世。

    金正日逝世,关乎朝鲜半岛乃至整个东北亚局势的发展。辽宁社会科学院朝鲜-韩国研究中心主任吕超认为,由于朝鲜已确定了领导人接班体制,所以,实现权力平衡过渡应该不是问题。不过,朝鲜国内各方面的状况依然会有很大变化。对于东北亚来说,如果朝鲜权力能够平稳过渡,东北亚局势将不会受很大的影响。但如果权力不能平稳过渡,则会形成极大的冲击。

    同时,朝鲜半岛的局势直接涉及到美国在东北亚、朝鲜半岛的利益。清华大学国际问题专家刘江永认为,美国在东北亚局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适度紧张使美国成为最大获益者,借机维护了美国的军事存在。不过,美国也不希望朝鲜半岛局势继续恶化。

    美国战略东移遭遇四大掣肘

    近来,美国“重返亚太”的说法甚嚣尘上。事实上,美国从未离开过亚太。二战之后,美国从日本的战后遗留问题和朝鲜半岛的分裂状态入手,营造介入东北亚事务的国际环境,形成了以日本为核心的东北亚区域战略。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新重心,东北亚地区则是美国亚太安全战略的重中之重,形成了以东北亚为控制东亚全域的战略支撑区域、控制与合作并进的东亚战略。

    2月8日,美军最高机构参谋长联席会议发表了堪称美军指针的《国家军事战略》。这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来首次全面修订军事战略。根据媒体解读,与2004年版国家军事战略相比,新版战略发生重心变化,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两个战场的战略比重下降,而“网络战”和亚太地区成为美军关注的新战略重点。这恰与2010年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举动相契合。

    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国家安全政策委员会副秘书长彭光谦认为,美国全球战略重心东移,是冷战结束以来,对当代国际战略格局带来重大冲击的严重事态,也是冷战后中国安全环境面临的最严峻的确挑战。事实上,苏联一解体,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东移就开始了,到现在为止“转移”可能已经基本到位。

    对于战略东移,美国乐此不疲。

    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大地震,东北亚格局发生微妙的变化。获悉日本遭遇大地震后,美国总统奥巴马随即发表声明慰问并致电日本首相菅直人表达提供援助的意愿,“地震无法撼动美日两国的友谊及盟友关系,反而强化美国与日本人民站在一起、陪同他们克服这次悲剧的决心。”美国的言行无疑强化了美日同盟。不过,美国的注意力转向受灾的日本,无疑也会减轻其在朝鲜半岛的活动力度,这将暂时缓解朝鲜半岛的局势。

    近两个月来,美国更是动作频频,推出外交、军事和经济三条战线上的新政策。外交上,奥巴马总统高调展开九天亚太行并首次出席东亚峰会。紧接着,国务卿希拉里对美国长期制裁的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美国还拟于12月与日本、印度首次举办三边对话,切磋“海洋安全”。经济上,美国以“八字才一撇”的TPP重塑亚太经济秩序,极力挤占亚太大市场。军事上,美国试图要当南海问题的“裁判”,同时加快调整亚太军事部署,陆战队进驻澳大利亚,高调组建囊括四军的“空海一体战办公室”。

    表面上看,奥巴马亚太行吸引眼球,美国“重返”颇有收获。实际上,美国“战略转向”存在诸多掣肘,前景难料。

    一是美俄关系转冷。美日同盟的强化,对于日本北方强邻俄罗斯来说,无疑也带来了影响,尤其是在俄日北方领土争端矛盾不断增大的情况下。此外,美国罔顾俄罗斯的战略利益,顽固推进北约在欧洲部署“反导系统”,俄忍无可忍、不得不强硬反制,美俄版“导弹危机”上演。同时,围绕叙利亚内政,美俄干涉与反干涉针锋相对,双方海军剑拔弩张。随着2012年3月普京“王者归来”与坚决捍卫俄大国权益,美俄角力势将有增无减。

    二是中东北非再度吃紧。埃及民众要“将革命进行到底”,针对军政府酝酿“二次革命”。“基地”组织在也门趁火打劫。叙利亚内外较量加剧,局势演变牵动各方。2011年的“阿拉伯故事”没完没了,中东乱局进入关键期,可谓一团乱麻,“阿拉伯之春”正向“阿拉伯之冬”演变,美国一再投机取巧、见风使舵、趋利避害,唯恐变局失控,其“敏感神经”被牵制,战略精力被牵扯。

    三是美巴关系恶化冲击美国在南亚的“反恐大业”与“退出”战略。北约驻阿战机越境“误炸”“反恐盟友”巴基斯坦的军事检查站,造成巴军严重伤亡,致使巴“暂停”与美国及北约的反恐合作。美国无视巴为反恐作出的巨大牺牲,无视巴领土主权,一贯自私、傲慢、霸道,一而再、再而三地越境打恐,造成巴大量军民伤亡,引起巴政府与民众的强烈反感。缺少了巴的关键支持配合,美国要想从阿富汗“泥潭”全身而退,只能是白日做梦。

    四是美国财政危机影响其全球与亚太军事能力提升。美国财政赤字连续三年超过1.3万亿美元,联邦债务超过15万亿美元,政府行政部门靠“临时预算”维持运作与“发饷”。近期民主与共和两党削减财政赤字谈判失败,美国需要财力支持整体经济缓慢复苏,其庞大军费势必受到制约,美国的亚太军事雄心难免要打折扣。此外,美国的社会矛盾与制度弊病难以短期化解,2012年“大选”更将加剧两党恶斗,美国决策后主要精力是更多地“内向”,势必减少包括亚太在内的对外关注与投入。

    摒弃冷战思维,构建东北亚安全机制

    东北亚特殊的地缘环境和战略地位,汇集了当今国际社会的诸多矛盾。多种双边的主权争议在争议所在方之间形成旷日持久的矛盾,特别是朝鲜半岛矛盾复杂多变,使得该地区成为备受世界关注的主要焦点之一。与世界总体形势趋于缓和相反,东北亚地区的冷战思维仍然根深蒂固。东北亚局势动荡深层次原因,就在于本地区的一些国家还没有摆脱冷战思维的影响。

    从地缘政治角度来看,如何稳定东北亚大局,化解剑拔弩张的临战气氛是相关国家的责任。人们不排除双边手段仍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但在一个寻求共同安全的东北亚集体框架下,各方将有可能获得控制矛盾、减少冲突、削减威胁的新的更多的机会。

    然而,以传统均势结构为主导的多重安全机制并存、超级大国主导着区域安全事务、地区各国共有安全理念缺失、各种纷争制约着区域安全合作,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严重缺失。

    首先,东北亚地区确实存在多个双边军事同盟,但它们无一具备照顾非盟国合理安全关切的功能。而且,一些双边共同防务协定本应只起联合防御作用,但它们也有意无意地扩大其定位,在法律上刻意扩大共同防御的权限,而将同盟的双边军事关系延伸到保护某些同盟方潜在的侵略性。因此,这些双边军事同盟在保护盟国安全的同时,也或多或少威胁到某些非盟方包括主权在内的正当利益。同盟方不管束越轨的盟国,只能增添非盟方的安全顾虑。这样的双边安全机制,当然无法担当全地区共同安全守卫者的责任。

    其次,由于大国博弈,让联合国系统成为东北亚地区安全的常设管理部门是不可能的。由于一些大国间缺乏信任,在2010年11月23日发生延坪岛炮击事件后将近四个星期里,联合国安理会无法对此开会讨论,这使联合国形同虚设。连讨论事件都如此困难,更不用说让它起到管控安全的作用。如果不是由于韩国坚持在延坪岛地区再度实弹演习,如果不是由于朝鲜警告韩国将因此引发无法想象的后果,联合国安理会在这个问题上恐怕将被彻底弃用。

    建构针对东北亚地区的专有安全机制,我们需要做什么?其实,无论是改造当前的“六方会谈”,还是借鉴上世纪90年代的“四方会谈”,东北亚地区都已经积累了一些安全合作的经验。此外,构建有效的东北亚安全机制需要有关各方的积极参与和高度负责,也需要东北亚各国民众的政治互信和真诚支持。

    国防大学教授李大光根据当今东北亚地区安全现状,提出在东北亚地区构建一个“多元多层复合型安全机制”。这一机制内涵非常丰富,即包括由多国家参加的、包括政府间、半官方、非政府间等多个层面的行为主体、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各个领域进行广泛的安全合作,用以维持东北亚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稳定。

    这种安全机制包括:应对传统安全威胁的协商对话机制、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协作与配合机制、构建朝鲜半岛无核新秩序的“六方会谈”机制、应对海洋权益纠纷的海洋利益协调与协商机制、应对突发事件和冲突的危机控制与管理机制,以及维持区域安全机制有效运行的规章制度。

    东北亚区域安全机制是以“新安全观”为思想基础、以“和谐共存”为理论基础构建的一种内向型区域安全机制,具有松散的而非紧密的组织和制度、开放包容而非封闭排他的成员和议题、渐进性的机制建设与问题解决、协商一致性的决议与行动等特点。

    与此同时,如果美国和一些地区成员仍希望保留双边军事同盟,它们大可继续如此。但由于地区安全机制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管控甚至解决地区范围的安全争端,双边性质的安全同盟自然将缩小其实质意义。(综合半月谈网 新华网 东方早报 世界知识等相关报道)



 
 相关链接  
热点评论:转作风本质是规范权力
热点评论:“热回应冷处理”影响政府公信力
每日一评:新四化
申论热词:行政文化建设
热点时评:电煤价格告别双轨制
申论热点:如何遏制网络谣言
申论素材: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选自新华网)
热点时评:官员财产公示试点顺应民意
热点评论:“乞丐的尊严”和“城市的面子”
2012政法干警申论热点:金融服务“三农”新思路
 
 
 

copyright 2007-2015 www.zg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 版权所有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中华人民共 和国信息产业部icp/ip备案》 苏ICP备10037109号-4 法律声明:严禁转载本站格式或内容《知识产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