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中国式出行”的出路
如今,我国大城市里的生活节奏仿佛逐渐慢了下来。车开快点吗?不敢,你不知道前方何时会突然亮起“黄灯”;走高速吗?别逗了,高速上的人们正在发微博呢;既然如此,打车算了,那你就碰碰运气吧……停在路上的焦灼苦等,大概是所有的等待中最煎熬的一种了。
“寸步难行”仿佛已经成为中国城市的一个标志。每当人们又被迫滞留在路上,大概心里都在埋怨:为什么路不再宽一点呢?其实,只有心宽了,路才会宽。
2013年伊始,一场关于“闯黄灯”的大争论让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于多年来的心病——出行。在众多的出行困境里,最无奈的大概已经不是困境本身,而是条条大路都通向困境。“摇号上牌”的中签率再创新低,“高速免费”却堵成了“停车场”,出租车乱象愈演愈烈……如此种种让我们不得不反思,城市交通难道就没有出路吗?
其实,以上问题存在一些共同点。
首先,城市交通的首要问题就是拥堵,而造成拥堵的原因与城市的功能区过于集中是分不开的。因此,要从根源上解决“堵”,除了交通部门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在城市规划上下工夫。须知,城市的交通顺畅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
其次,为了治“堵”,“摇号”“限行”等政策已经出台,限制了私家车的数量,可是却没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系统作为补充,剩余的需求只好将目光投向出租车,又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出租车行业的乱象。从这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中,我们应该认识到,交通管理是一个体系,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是单独的一部分,牵一发而动全身。因此,新政策的制定必须经过深入的调研和反复的探讨,只有科学的政策才能具有生命力。
再次,每一项政策在出台、实施、调整的整个过程中都离不开民意,公众与政策执行的关系最为密切,也最有发言权。因此,要使政策真正地惠及民生,减少争议,问计于民、吸取民智是必由之路。
最后,交通管理的实质是对交通秩序的维护,而交通秩序的顺畅无阻仅仅依靠政府单方面的治理还远远不够,只有每一个市民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交通秩序,我们的城市交通文明才能蔚然成风,我们的道路才能通畅而安全。
今天,深居城市里的我们依然每天都要在路上无奈地等待着,但是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一直在为探寻城市交通的出路而努力,我们的市民亦然。可以预见,在上下齐心的不断探索中,“中国式出行”终会得到属于自己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