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有云:“绳墨以求直线,秤以权轻重,规以求圆,矩以划方”,这充分说明了规矩之重;俗话又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充分体现了规矩在生活中的重要。而当下社会当中,商家欺客宰客严重、昏官懒政问题严重、贪污受贿屡见不鲜、三公消费问题频发……这些都使得讲规矩、守规矩遭遇难题。问题如此严重、形势如此严峻、困难如此难解,不能放任自流更不能坐视不理,亟需将讲规矩摆在重要位置,力争以“三讲”规范“三人”,以“三人”做到“三防”。
【素材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要防 ——讲“规则意识”以约束“经济人”
当前经济市场乱,其乱在市场竞争乱,而市场竞争乱则乱在市场规约乱;市场规约乱则乱在竞争主体难管,竞争主体难管则难在企业的规则意识缺失。可见规则意识缺失乃是金钱至上、社会浮躁、功利心态的最大病因。同仁堂、庆余堂......这些百年老店因规则意识、因诚信经营而辉煌依旧;海尔集团、格力集团,这些新锐同因规则意识和诚信经营而渐渐发展;但是反观当下,开药提成、索要红包这让逐利的医生开始无视医德、践踏规则;信息泄露、虚假刷单这让逐利的电商开始无视规约、践踏规则。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身处社会浮躁的乱局之中难免陷入“晕轮效应”,故而需要跳出问题本身、深入摸清脉络、剖析病根所在。从表面上来说,规则意识欠缺是企业个体之间所进行的不正当竞争;进一步来看,反映出企业自律不足;从根本来说,根源在于行业潜规则的存在以及行业他律的不足。故而,严防“经济人”过度需要规则意识,而普及规则意识则需要从企业自律和行业他律开始。只有出重拳、下重典、才能治乱象、整乱局。
【素材二】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要防——讲“底线思维”以管住“政治人”
纵观古代史,商鞅变法、申不害变法、李悝变法、王安石变法.....这些条框都是封建社会的政治官场立新规、扫旧风、除腐气的典范;环顾新中国,为了管住“政治人”,毛泽东主席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为了管住“政治人”,朱镕基总理“准备了一百口棺材,其中一口留给自己”;为了管住“政治人”,习总书记提出了“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提出了“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为了管住“政治人”,李克强总理提出了“政府有权不可以任性”......这些都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清白为官的要求。当然,立足新阶段,不管是“八项规定、六项禁令”,还是“三严三实”、“四铁干部”;不管是“反四风”,还是“控三公”,这些整肃官气的规矩、这些为官从政的底线都让政府干部为之一振、让政治清风为之一动、让官场正气铺面而来。
【素材三】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要防——讲“守法观念”以规范“社会人”
自古以来,“人情伦理”在中国社会之中始终占据着重要位置,相较于西方以“利己主义”为纽带铸就的“陌生人社会”而言,中国人则一直生活在“熟人社会”的影响之中,自然而然地产生了种种“中国式惯例”,比如托关系、走后门,再比如拉帮结派、搞小圈子......这些不仅是熟人社会割舍不去的裙带关系,更是人治社会残留严重的特权思想。这不仅反映了法治社会下的“人治”、更描述了守法氛围中的“违法”。在反腐浪潮之中,儿子收钱,老子办事的贪腐“父子兵”不在少数;哥哥收钱,弟弟办事的贪腐“兄弟情”不在少数;妻子收钱,丈夫办事的贪腐“夫妻档”不在少数;女婿收钱,岳父办事的贪腐“好翁婿”不在少数。甚至一人当官、全家发财的贪腐“全家福”也不在少数。因而,讲规矩光有“政治人”不够,还得从“身边人”抓起,只有守住了家中的“廉洁门”,管住家中的“违规人”,拴住社会的“不法人”,才能能够以规矩成方圆、以规矩促公平、以规矩行公义。
《淮南子》有言:“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唯有规矩才能有公平。当下唯有以规则意识、底线思维和守法观念管好经济人、政治人和社会人,才能在市场乱局中完善竞争体系、在官场乱象中营造清风正气、在阶层差异中实现机会公平。也唯有如此,才能在“沉舟”侧畔“过千帆”,在“病树”前头“发万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