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嘈杂环境下,大脑会自动________不熟悉的人的声音,只________身边熟人所发出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那些不熟悉的话语声只好面对________的命运。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筛选 保留 置若罔闻
B.过滤 接收 充耳不闻
C.淘汰 选择 灰飞烟灭
D.排除 存储 烟消云散
2.尽管诗歌绝无翻译的可能,却大有翻译介绍的必要。有多位前辈时贤对诗歌翻译理论不乏鞭辟入里的________。然而,何谓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却________。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真知灼见 各执一端
B.不刊之论 见仁见智
C.不易之论 各持己见
D.远见卓识 众说纷纭
3.怀特海说:科学研究的概率是999个想法会没有任何结果,可是,第1000个想法也许会改变世界。可见,好想法的产生不是__________的。
填入划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随心所欲
B.轻而易举
C.一蹴而就
D.信手拈来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解析】本题可从第三空入手,“那些不熟悉的话语声”是一直存在的,并没有“灰飞烟灭”“烟消云散”,且A、B两项中的“闻”字与文段中的“声音”这一主题词的对应亦更为恰当。故排除C、D两项。再看第一空,“筛选”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去掉不需要的、留下需要的,亦比喻精心挑选;“过滤”指滤掉杂质等。从语义侧重点上来看,“筛选”的是需要留下的,而“过滤”的是“不需要保留的同类事物”。“不熟悉的人的声音”显然是“不需要保留的同类事物”,故选“过滤”更符合句意。
2.B【解析】由第一空对应“前辈”可知,其对诗歌翻译理论的见解是非常准确的,并且以“鞭辟入里”做修饰,形容见解的正确与深刻,D 项中的“远见卓识”意为远大的眼光、卓越的见识,而文中并无“远大”之意,故排除。A 项中的“真知灼见”意为正确的认识和透彻的见解;B 项中的“不刊之论”意为不可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刊:订正,修改),形容言论精确,无懈可击;C 项中的“不易之论”意为不可更改的言论(易:变更),形容论点、论证完全正确,没有辩驳的余地,均与文意相符。 第二空,文段以“然而”转折,意在表达前辈对于诗歌翻译的理想形式的看法是不同的。A项中的“各执一端”与C项中的“各持己见”均强调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与立场,重在强调坚持,故此二者多用于争论、争辩的语境中,与题干语境不符,排除A、C两项。B项中的“见仁见智”指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侧重于“不同”,符合语境。
3.C【解析】文段用999和1000两个数字既体现出好想法产生的难度大,又体现出好想法的产生需要过程。只有C项“一蹴而就”可表达在短时间内一下子就轻松完成的双重语义,且此词常用于否定句中。A项“随心所欲”未包含能否“成功”的语义;B项“轻而易举”仅表示容易,并不能体现一下子就完成;D项“信手拈来”常用于形容写作诗文时运用材料、驾驭语言的随意或从容,与原文语境不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