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物处于污染条件下,可以通过结合固定、代谢解毒、分室作用等过程将污染物在体内富集、解毒。其中生物的解毒能力是生物抗性的基础,解毒能力强的生物都具有抗性,但解毒能力不是抗性的全部,抗性强的生物不一定解毒能力就强。
由此可以推知:
A.解毒能力不强的生物不具有抗性
B.具有抗性的生物一定具有较强的解毒能力
C.生物可将污染物富集、解毒,所以生物能在污染环境下生存
D.不具有抗性的生物解毒能力一定不强
2.有研究者认为,有些人罹患哮喘病是由于情绪问题。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可促使机体释放组织胺等物质,从而引发哮喘病。但是,反对者认为,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和交感神经反应性的降低才是引发哮喘病的原因,与患者的情绪问题无关。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反对者的观点?
A.现代医学已经证实,消极情绪也可诱发身体疾病
B.哮喘病发作会造成患者情绪焦虑、抑郁和愤怒等
C.焦虑、抑郁和愤怒等消极情绪是现代人的普遍问题
D.消极情绪会提高患者迷走神经的兴奋性并降低交感神经的反应性
3.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采访技巧》一书中尖锐地剖析了“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由此可以推出:
A.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B.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C.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提问
D.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根据充分必要条件。①生物抗性→生物的解毒能力;②解毒能力强的生物→具有抗性的生物;③解毒能力不是抗性的全部;④抗性强的生物不一定解毒能力就强。利用逆否规则。A项可翻译为“–解毒能力强的生物→–具有抗性的生物”,“解毒能力不强的生物”是对②的前件的否定,否定前件无法推出否定后件,故A项无法从题干推出;B项可翻译为“具有抗性的生物→解毒能力强的生物”,“具有抗性的生物”是对②的后件的肯定,肯定后件无法推出肯定前件,故B项无法从题干推出;C项:题干只说生物在污染条件下会将污染物在体内富集、解毒,但没有说明这种富集、解毒跟在污染环境下生存的关系,无法推出;D项可翻译为“–具有抗性的生物→–解毒能力强的生物”,是②的逆否命题,符合逆否规则,为有效的推理,可从题干推出。
2.D【解析】本题要求削弱反对者的观点,先找到反对者的观点,即:哮喘的原因是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和交感神经反应性的降低,与消极情绪无关。A选项:说消极情绪可诱发疾病,但没有明确指出是哮喘病,范围过大,与题干主体不一致,排除;B选项:题干的主题讨论的是哮喘病的发病原因,而不是哮喘病引起的后果,主体不一致,排除;C选项:只说情绪,没有提及与哮喘的关系,为无关选项,排除;D选项:说明消极情绪是迷走神经兴奋性的提高和交感神经反应性的降低的原因,正好说明消极情绪会引起哮喘。与B项相比,还解释清楚了消极情绪带来哮喘的背后原因,比B选项更加明确。
3.C【解析】除非这个关联词可翻译为否1→1的方式,题干最后一句话翻译为:-没法回答→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即:回答了→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A项: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是否能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原文当中完全没有提到过,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排除;B项:可翻译为:没法回答→没有(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否前→否后,与题干的翻译形式不一致,排除;C项:可翻译为:回答→含糊不清或枯燥无味,与题干翻译形式一致,当选。D项:说因为采访对象抓不住要点而做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原文说的是采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不等同于泛泛或言不由衷,属于概念的偷换,并且这么回答的原因是什么题干也没有提到,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