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0多年前某地是大汶口文化,但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为龙山文化所替代。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种文化的更迭?考古人员发现,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他们据此认为,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论证:
A.大汶口文化有不断向南方迁移的传统
B.龙山文化刚迁来时,人口较多,但之后逐渐减少,在距今约4000年的时候消失了
C.大汶口文化的族群以藻类和水生植物作为食物的主要来源
D.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
2.在不同语言中,数字的发音和写法都不一样。一些科学家认为,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会对人们大脑处理数学信息的方式产生影响。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相比欧洲,亚洲地区的人们在进行数量大小比较时,大脑中个别区域的活跃程度有所不同
B.在同一国家,不同方言区的人们进行数学运算时,大脑语言区的神经传递路线并不十分一致
C.研究发现,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进行心算时主要依赖大脑的语言区,而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主要动用了大脑的视觉信息识别区
D.研究发现,不同专业背景的人们在计算数学题时会选择不同的思考方法,但都会不同程度地依赖大脑的语言区
3.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丢弃了多达10亿吨塑料,这种垃圾可能存在数百年甚至数千年。近日,一个科研小组在亚马逊雨林中发现一种名为内生菌的真菌,它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科研人员认为利用这种真菌的特性,将有望帮助人类消除塑料垃圾所带来的威胁。
科研人员的判断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塑料垃圾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最主要的废弃物种类
B.内生菌在任何条件下都可以很好地分解塑料制品
C.目前绝大多数塑料垃圾都属于普通的聚氨酯塑料
D.这种真菌在地球上其他地区也能正常地存活生长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解析】本题论点是距今4400年左右的极端气候变化,可能是导致这次文化变迁的主要原因。论据是在距今约4400年的时候,发生了一次严重的“冷事件”,环境由原来的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植被大量减少,藻类、水生植物基本绝迹了,大汶口文化向南迁移,而龙山文化由北迁到此地。本题论点和论据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需加强论点。A项否定了大汶口文化是因为“冷事件”而向南迁移的,削弱了论点;B项龙山文化迁到此地后的发展状况与文化变迁无关,属无关选项;C项只能说明大汶口文化南迁是因为“冷事件”,不能说明龙山文化迁来此地也是因为“冷事件”,不能加强论点;D项不同生存方式的族群对气候和环境都有相对稳定的需求,即此次文化的变迁是由于气候变化导致当地的气候不能适应族群的需要,不同的族群才开始迁移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气候的地方,加强了论点。
2.C【解析】本题论点是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会对人们大脑处理数学信息的方式产生影响。没有论据。本题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所以需加强论点。A项中的“亚洲地区的人们”没有说明是不同的语言,因此排除;B项说的是不同的方言,但是也属于同一语言范畴,因此排除;C项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和以中文为母语的人进行心算时分别使用了大脑的语言区和视觉信息识别区,而英语与汉语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语言,同时也提到了在处理数学信息时候用到的方式不同,支持了论点;D项是不同专业背景,属无关项。
3.C【解析】论点:这种真菌将有望帮助人类消除塑料垃圾所带来的威胁;论据:一种名为内生菌的真菌能降解普通的聚氨酯塑料。本题论点说的是塑料垃圾,论据说的是普通的聚氨酯塑料,论点和论据间对象不一致,需要在二者间搭桥加强论证。A项:只提到塑料垃圾是最重要的废弃物种类,是背景介绍,与真菌能否分解无关,属无关选项;B项:如果内生菌仅能在某个特定条件下才能很好地分解塑料制品的话,那么人们就可以人为创造出这种环境即可,因此不能作为题干的前提;C项:在塑料垃圾和聚氨酯塑料之间进行了搭桥,建立了联系,加强了论证,能够作为题干的前提;D项:如果这种真菌不能在地球的其他地方很好地生存也没关系,只需要把人类的塑料制品都运到亚马逊丛林中就OK了,因此也不能作为题干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