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①上个世纪30年代,徽州的一些文献陆续流往杭州、南京等地
②抗战结束之初,历史学家方豪在南京购得一批徽州文书,于上世纪70年代撰写并发表了十几篇论文,这是目前所知学术界对徽州文书的第一次收集
③徽州文书是徽州民众在日常生活、商业活动和其他社会活动中形成的原始档案
④目前所知从徽州外流最早的文书,是现藏于美国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的明代歙县方氏信函700通。这批尺牍在晚清光绪以前就已流入日本
⑤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文书档案逐渐散落出来
⑥它们原先主要保存在私人手中,还有的保存于祠堂、文会等各类基层组织的管理者手中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⑥⑤④① B.②③⑤④⑥①
C.③①⑥⑤④② D.③⑥⑤④①②
2.运动损伤后,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肿胀、疼痛症状逐渐消失,许多人以为完全康复了,其实不然。在损伤恢复的后期,仍要在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加强受伤部位的功能性锻炼,防止受伤部位因长期代谢障碍而引起组织变形或功能改变,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康复。
根据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运动损伤后要经过长时间的治疗和休息
B.功能性锻炼是运动损伤的辅助治疗手段
C.损伤恢复后期是进行功能性锻炼的最佳阶段
D.根据疼痛症状是否消失足以确定病人是否康复
3.苏州曾经是经济兴盛、文化发达、人才荟萃之地。明末清初以后,苏州士绅除少数人发生身份和观念转化外,多数人的传统观念仍根深蒂固。而作为社会主流的士绅观念和意识往往通过各种渠道浸润展延,严重影响一般民众。正因如此,晚清苏州民风靡弱闲散,生活节奏缓慢,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清末及民国初期,苏州人很少愿意将资本投入到现代实业中,以至于苏州钱庄吸收的存款在当地难以消纳,不得不转向外埠寻求出路。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清末苏州资金消纳的途径与方式
B.苏州民众在士绅观念影响下的转变
C.民国初期苏州实业发展衰落的原因
D.士绅观念制约了近代苏州的现代化进程
参考答案:
1.D【解析】语句排序题,从选项入手。首先判断首句,比较②③句,②句说明关于徽州文书的历史事件,③句定义徽州文书,更适合做首句,排除A、B两项。①句中有“上世纪30年代”,②句中有“抗战结束之初”,根据时间顺序,二者应该靠的比较近,且①在②前。
2.B【解析】A选项中“长时间”是原文“一段时间”的时态概念偷换,排除;B选项中根据“在损伤恢复的后期,仍要在不加重疼痛的前提下,加强受伤部位的功能性锻炼”可知,进行“功能性锻炼”应为辅助性治疗手段,B项正确;C选项中所谓“最佳阶段”并不能从文中得出,属于无中生有的选项,排除;D选项中根据“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休息,肿胀、疼痛症状逐渐消失,许多人以为完全康复了,其实不然”可知D选项表述有误,排除。
3.D【解析】文段以“正因如此”为标志可知其为典型的因果类文段,结果为晚清苏州缺乏早期现代化必需的紧迫感与开拓精神,进而现代实业未得到发展,原因是士绅观念和意识的影响。由此可知,D项既包含了“士绅观念”这一原因,又得出了“制约苏州现代化进程”这一结果,表述最为全面,故D项为正确答案。A、B两项均未提及苏州实业及现代化这一重要方面;C项为强迷惑项,相较之下,C项表述不及D项全面明确,且用词亦有所偏差。“衰落”意为由兴盛、强大转向没落、弱小。换言之,应先有兴盛方可谈及衰落,但很明显,苏州的现代实业并未真正兴盛过,曾经的经济兴盛亦非“现代实业经济”,故排除C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