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极光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常发生在地球磁极周围区域。据现在所知,作为太阳风的一部分,高能粒子到达地球附近时,被地球磁场俘获,朝向磁极下落。它们与氧和氮的原子碰撞,击走电子使其成为激发态的离子,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特征色彩。
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风在高层大气自放电产生极光
B.地球磁场强度影响极光的发生频率
C.激发态的离子可以发出不同的色彩
D.上文中的“其”指的是氮和氧原子
2.铁是所有有机体必需的基本营养物质,海洋浮游植物必须要从海水中汲取铁质。海水中生成的铁通常很少,因此对于广大的海洋地区来说,铁的有限性限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长。海水中的铁主要来自河流中的悬浮质,然而这些含铁悬浮质大多都在近海地区沉积下来,因此风尘的输送成为远离大陆的海洋中铁的主要补给形式,尤其是对铁量较少的地区(如高纬度海域)来说,这种补给对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深海浮游植物的主要功能是分解含铁悬浮质
B.低纬度地区海洋中的铁主要于风尘输送
C.风尘输送的含铁物质对海洋浮游植物很重要
D.深海地区的铁主要以河流悬浮质的形式存在
3.有着36亿年历史的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是地球上最大的“适者”。在很多学者看来,无论将来人类将如何统治地球,细菌地位的改变仍然无法想象。它们的数量居于压倒性地位,种类之繁无可匹敌;它们的生活环境极为广泛,代谢模式又无可比拟。人类对于环境的破坏性行为可能招致自身的毁灭,但对于种类繁多的细菌来说毫无影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微小的细菌相对于人类来说生命力更强
B.地球的自然环境最适宜于细菌生长繁殖
C.细菌的生存繁殖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
D.遵循自然规律才是人类的生存发展之道
参考答案与解析:
1.A【解析】本题考查细节判断。根据“极光是来自大气外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原子相互作用的结果,这种相互作用常发生在地球磁极周围区域”,可判断B项与原文一致。根据“这些离子发射不同波长的辐射,产生出红、绿或蓝等色的极光特征色彩”,判断C项与原文一致。文段中的“其”为指示代词,根据“指代就近原则”,“其”指代内容为前文的“氧和氮的原子”,D项表述正确。A项是无中生有,太阳风中的高能粒子不能自放电,而是与其他原子发生碰撞,致使其成为离子,离子产生极光。
2.C【解析】由“海洋浮游植物必须要从海水中汲取铁物质”,无法推出A项,且“深海浮游植物”与文段“海洋浮游植物”的说法不符;由“然而这些含铁悬浮质大多都在近海地区沉积下来,因此风尘的输送成为远离大陆的海洋中铁的主要补给形式”可知,B项“低纬度地区”说法有误;由“海水中的铁主要来自河流中的悬浮质,然而这些含铁悬浮质大多都在近海地区沉积下来”可知,D项“深海地区”说法有误。由尾句“因此”之后的内容可知,C项符合文意。
3.A【解析】文段为观点+解释说明的结构,首句即表明文段重点,即细菌是整个生命史中的“耐力冠军”、“最大适者”,接下来提出学者的看法,将细菌与人类做比较进一步详细解释说明细菌生命力的强大。由此分析可知,通篇都在围绕细菌强大的生命力进行论述,故 A 项为此重点意思的同义替换。B 项为无中生有,文段表达的意思是,细菌是地球上生命力最强的,并不是说,地球的环境适合细菌生长; C 项为无中生有,文段只是在客观陈述细菌的生命力强,并没有说明人类对于细菌的生命力如何看待,更遑论是否它的生命力超过了人们想象,并且C项中未体现细菌与人类的对比,与文段的契合度不及A项; D 项,文段的重点概念为“细菌”,此项未包含“细菌”这一主题词,偏离重点。